人类从诞生伊始,就在学习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最早的生态文明教育,可追溯到在先秦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所提出的 “天人合一”理念。现代意义的生态环境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险的、甚至致命物质的污染”[]等观念不断冲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生态文明教育逐渐被重视,尤其是1977年的第比利斯会议,为全球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构建了基本框架。1992年,我国在《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首次提出“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的目标,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的生态环境教育。21世纪以来,人类不断加强、深化生态文明教育。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发展的特点,生态环境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需要随时代的演进和国家的发展需求而不断改进和变革。
1.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迫切需要加大生态环境类专业人才队伍的供给
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因此,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建立一支专业、标准和规范化的环保人才队伍十分紧迫和必要。环保人才队伍主要有三类:党政管理人员(包含监测、监察、行政管理等各类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研究人员和教育人员)、环保产业人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类人才队伍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队伍数量需求巨大。例如,根据2015年的环境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环境保护系统党政管理人员23.2万人,其中监督执法人员6.6万人,其人均监督执法面积为145.5平方公里。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人才中长期规划(2010-2020)》显示,到2020年,环保类党政人才要达到55万人,其中,监督执法人员达到20万人,现实与规划所需数量相差巨大。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因人员的不足,不少地方环保队伍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使得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机关大量借用环境监测、监察机构人员,而环境监测、监察机构只能大量聘用合同制工作人员维持工作运行,混编混岗现象严重。二是专业队伍水平有待提升。由于我国环保工作起步晚,环保类高校和专业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在政府、企业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都从各行各业转过来,缺乏必要的环境专业基础知识。优秀环保科技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偏少,学术带头人、战略科学家尤为不足。在环保产业,因市场需求旺盛,但又人才供给不足,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背景,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行业认知不到位,存在“投机心理”,导致了行业的局部混乱,影响了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生态环境类人才队伍供给,并为现有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和提供更多教育深造机会,是我国高校生态教育必须回应的现实需求。
2、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迫切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
生态文明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对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绿色发展不能以独立形态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这意味着,在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有在校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将其理念、知识、技能融入到所有学科专业,传递到所有学生,使生态文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高校也必须发挥其科技与文化传播功能,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宣传和倡导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此外,高校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化研究,为完善我国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的完整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贡献力量,并做好与中学、社会大众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衔接,自觉担当起其他教育机构未开展或开展不充分生态文明教育补充、升华的重任。
3、“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大力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水平
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践行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必然之路。“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成长环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不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不得不学、研、教同时进行,任务重、压力大。同时,由于生态文明教学工作起步晚,难免存在课程良莠不齐、教材辗转抄编、思想彼此扞格、知识相互矛盾等问题。”[]经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亟待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水平不够,教育资源匮乏,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相对落后,其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普及度远不如欧美国家,距离建设世界一流还相差甚远。因此,加快推进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水平,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