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关于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内涵
 
更新日期:2020-05-25   来源:新闻与写作   浏览次数:18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整理的文献中发现,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是比较早的,叶澜[2]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此相

 
 从整理的文献中发现,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是比较早的,叶澜[2]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能力结构。尹士峰等[3]认为,教师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素质以及高尚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素质。黄友初[4]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师品格、教师能力、教师知识和教师信念这4个一级范畴。张燕丽等[5] 在教师素养评价指标中指出,教师专业素养包括自然素质、教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师德素养。欧阳明[6]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分为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称为显性素养,隐性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素养。

从文献中发现,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但概念界定差异不大,总体看来都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层面来描述。所以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履行教师职责所展现出来、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有直接和显著影响的素质和修养的综合,在内容上包括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个方面。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政治素质、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愈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水平建设。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2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和引导者,“育人者先育已”,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各方面产生影响。师德的核心是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屋及乌才能“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二)专业理念素养

实践至上,理念先行,正确的思想能指引行动的方向。在专业理念素养层面,教师应当对教育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当今时代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站在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授人以渔”,让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所需要的人。教师本人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以此在教育教学中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确立正确的专业理念,就会原地打转,没有目标方向,往往凭经验和感觉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没有一定尺度的优劣判别方法和标准,就不能正确衡量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和所培养学生的水平,也就难以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发挥专业能力,培养出社会和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如果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固有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而没有更新观念,去适应用新技术、新教法,就会很快的在信息化大潮中掉队,甚至被淹没。

(三)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即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不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还要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在专业知识层面,不但要重点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通识知识以及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了丰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在向学生传播知识时做到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狂轰乱炸”时,才不会捉襟见肘,底气不足,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通识知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在一起有话讲。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能够做到察言观色,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和节奏。

(四)专业能力素养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知识向学生的迁移,培养适合时代全面素质发展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根据教学环境、学情分析、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整体或局部设计。具有一定的教学实施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实施教育行为,将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清晰明白传达给学生。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维持课堂秩序,塑造优良的班级学习环境,有效处置突发教学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与学生沟通,养成倾听学生声音的好习惯,能善于评价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结合多方面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下,还要强化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具有一定的所教学科知识积累,而不是边学边教。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关于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内涵

下一篇: 关于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