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介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然而这种独特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性(Systematization)
中介语存在着各种变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中介语,而每个人的中介语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介语毫无规律可循,相反,其是受到一定规则制约的。事实上,中介语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与内部一致性。它是一个由内部要素构成的系统,即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系统构成。学习者正是基于这套自己建立起来的规则体系,运用目的语从事各种交际活动。因此,要完成运用目的语语法来评价学习者的中介语,就会发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正好是学习者本身创造的结果。但如果学习者使用自己的中介语系统作为评价标准,那么中介语就无所谓对错了。
2、可渗透性(Permeability)
中介语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体系,而是相对独立且开放的。这种开放性决定了中介语的可渗透性。二语学习者不断接受新的语言形式,新的语言规则渗入到中介语中。中介语的可变性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的规则的渗透,这种渗透表现为母语和目标语规则的双向的正、负迁移。正迁移促使中介语接近目的语;而负迁移则强化中介语,产生错误。正是由于中介语的可渗透性,中介语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向目的语靠进。如果没有渗透性,则会产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语言能力也就停止不前了。
3、动态性(Dynamics)
中介语的动态性指的是中介语始终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小断调整自己的中介误的知识结构,以便吸收更多的知识,不断接近目的语。二语习得过程是一个假设验证(Hypothesis Testing)的过程,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从各个角度对二语的假设进行检验和证实。中介语的动态性不是线性的,而是曲折的,有倒退的。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常常被打破,被另一种动态平衡所取代。但总的来说,发展趋势是不断前进的,日趋接近目标语。中介语系统经过不断交替组合,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向目标语靠近,这种带有进化的色彩,使中介语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H. Douglas Brown(1941, a professor emeritu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t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根据二语习得者所犯语言错误类别的角度,把中介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6]
①无规律语言错误阶段(Random Error)。这一阶段学习者的错误毫无规律,是由于学习者缺乏目标语的系统知识。Stephen Pit Corder (1918-1990, a professor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t Edinburgh University)称这一阶段为前系统阶段。
②突生阶段(Emergent Stage)。二语习得者掌握了一定的目的语规则,但目的语系统不够稳定,语言应用能力经常倒退到低一层次。
③系统形成阶段(Systematic Stage)。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尽管这些内在的规则不十分完全,但却连贯并且更加接近目的语系统。
④稳定阶段(Stabi1izationstage)。基本上掌握了目的语,这与Stephen Pit Corder 的后系统阶段类似。学习者相对来说很少有语言错误,可以流利的使用目的语,语一言系统趋于稳定。
4、石化性(Fossilization)
中介语的石化性是指学习者在某个阶段中介语系统不再进一步发展,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水平停滞不前,总体上无法达到和目的语学习要求一样的水平。Selinker指出,95%的语言学习者无法真正达到目的语学习要求的水平,他们在达到目的语学习要求之前学习水平就已经“僵化”,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二语学习者不能到达连续体的终点。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无法获得与母语使用者同等水平的语言能力。关于形成石化现象的因素,Selinker早在1972年就解释了五点:语言转移、训练转移、不恰当的学习策略、不恰当的交际策略和过度概括。Rod Ellis对石化的形成作如下解释:①内因:年龄因素和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融合的欲望。②外因:交际压力;缺乏学习机会;反馈性质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使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