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对我国大陆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启示
 
更新日期:2020-05-25   来源:大学(研究版)   浏览次数:18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重理轻文,理工分设,使我国学生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低,从1995年开始试行素

 
 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重理轻文,理工分设,使我国学生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低,从1995年开始试行素质教育,各高校开始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为目标,到复旦学院、元培学院的成立,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我国通识教育理念大多是对美国高校的复制,缺乏根据本校文化底蕴创办通识教育的意识。二是“散”,指课程没有结构体系,堆砌而成;三是缺乏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以先进的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

我国一流大学应当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对自己准确定位,结合本校的特色,提出具有特色的先进的通识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应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学有准确的定位,比如香港科技大学提出:培养学生成为社区领袖和终身学习者。各层次的大学有不同的使命,一流大学应该对自己准确定位,培养各行业中领军人才;二是对通识教育有准确的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目的不是为了职业发展,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能够应对以后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一门专业课。三是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是所有学生都应接受的教育,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些共同性。用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雪莉·蒂尔曼的话说,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才智以及具备成为良好公民和英明领导者的必备性格。它们包括带着开阔胸襟、严谨思维的广泛求知欲,尊重我们的道德文化继承以及具备创新和改变的能力,欣赏所有人的共同命运和共同人性,具有责任、正直、勇气等核心品质”。

(二)以设计的课程体系为基础

通识教育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课程,课程是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课程开展主要是根据学科分类,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院系组织导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科研设施等大多建立在分割的学科和分隔的院系组织基础上,因而导致通识教育的课程都是各个院系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的,而不是基于对通识课程整体的设计。而哈佛、耶鲁、东京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通识课程都是经过缜密的设计。比如哈佛大学所有通识教育课程将明确设计致力于使学生为公民生活做好准备并且道德地参与这个流变的社会。特别是,这些课程明确说明它们所涵盖的主题如何与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所面临的社会、伦理和技术挑战相关。香港科技大学,每个共同核心领域都明确定义了预期的学习成果(ILOs)。该领域的ILOs是学生在学习相关共同核心课程的经验后应该能够做些什么的陈述。这八个领域的ILOs与共同核心的使命和目标是一致的程序。它们也为共同核心目标服务,并将通过在特定领域开设的课程来实现。

(三)以完善的质量保障为重点

我国高校很少有专门设置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多数由教务处管理,但教务处负责大学本科的招生、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全校学生的注册运行、选课与成绩管理,全校教师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评奖、教材建设提供服务。事情繁多,对于通识教育的管理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担任了筛选,确认课程内容等重要职责。耶鲁大学“学习课程委员”负责课程的认证,以满足通识教育和社会的要求。其中外语由语言研究委员会(The Language Study Committee)负责认证课程是否符合外语要求。定量推理和量化推理由科学和数量教育办公室(The Science and Quantitative Education Office)负责认证课程。写作课程由写作中心咨询委员会(The Writing Center Advisory Committee)负责认证课程。而香港科技大学更是有严格的课程认证程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对我国大陆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启示

下一篇: 对我国大陆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启示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