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浅谈关于“互联网+”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更新日期:2020-05-26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   浏览次数:23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政府:不适应互联网+市场营销需要的宏观环境1.多部门仍未实现信息共享、相向而行、用力同点的有效监管跨境电商必然要求工商、质检、税务、海关等

 
 (一)政府:不适应“互联网+”市场营销需要的宏观环境

1.多部门仍未实现信息共享、相向而行、用力同点的有效监管

跨境电商必然要求工商、质检、税务、海关等部门协同发力,及时有效地对跨境电商商品的入境进行监管,但由于上述部门依就各管一块,不仅使商品入境手续繁琐无比,而且用户对各部门的服务数量与质量都颇有微词。

2.缺乏与“互联网+”市场营销虚拟性相匹配的信息保密机制

企业、用户信息被泄后,就可能导致用户对“互联网+” 市场营销产生顾虑乃至不再信任,不法分子也可能钻空生乱,影响“互联网+” 市场营销的开展。

3.与“互联网+”市场营销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不仅只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两个与“互联网+”市场营销相关法律,而且其对“互联网+”市场营销的交易行为、税收管理、消费者权益保障等都没有做出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现有法律法规无法对“互联网+”市场营销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二)企业:缺乏“互联网+”市场营销需要的运行条件

1.企业营销观念与时未进

一是大企业实行“互联网+”市场营销模式面临许多阻力。大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开始关注“互联网+”模式, 并希望以此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但受历史惯性、现实惰性、革新成本等的压力,其市场营销模式的革新并不彻底。二是尽管中小企业运用“互联网+”市场营销的积极性高于大型企业,特别是在外贸领域中已有90%[7]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注册了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 但由于这类企业开办门槛低、技术能力弱、忽略市场信誉、业主素质不高等,使其仍处于以特色、质优、价低、服务好为主要特征的产品观念阶段,导致其在“互联网+”市场营销建设时,思想上认识不足、技术上重视不够,使得该系统缺少在线市场调研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应有功能,最终造成行“互联网+”全部功能发挥不出来。[8]

2.企业营销网络影响有限

简单来说,“互联网+”市场营销的实质就是网络+品牌,即销售网络加企业产品品牌双强合作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与受欢迎度。如互联网十大品牌之Tencent腾讯、、、、、、、、、与中国十大涂料品牌、、、、、、、、、宣伟的联手必然是珠联璧合,产生出极高的营销效益。但现实却是网络对企业不加选择地准入,企业也是有网就去依托,导致不是产生出1+1大于2的成效,而是可能出现1+1不如1的效果。

3.企业社会诚信有待提高

“互联网+”市场营销由于交易双方既不见人,谈不上对对方有何了解;只能在网上看到样品最多是使用中的物品,对实物功能的了解十分有限;用户收到货物后,即双方都缺乏信任保障。特别是作为相对强势的企业是否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并获得用户的信任,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力。反之,如果企业在“互联网+”市场营销中存在以次充好、质低价高、童叟不一、言行相背、欺诈服务等问题,即使仅有一种现象被曝光,都会使企业的信誉扫地,更不说百弊丛生对企业的致命打击。

4.缺乏网络营销专业人才

“互联网+”市场营销必须拥有计算机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相融合的人才,但由于学科划分的过窄,往往导致具备计算机及网络软硬件技术知识并可以娴熟运用的人才,却缺乏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却缺乏从事“互联网+”市场营销必须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实务,导致了“互联网+”市场营销人才的短缺,[9]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稀缺性。

5.企业营销推广策略欠优

确立“互联网+”市场营销推广策略时,必须运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的哲理,坚持市场领域确定为全球化、注重全局性营销工作、引领未来用户需求、讲究推广策略合理逻辑、克服传统营销思维与组织障碍、加强推广策略执行力度等原则,以确保“互联网+”市场营销推广策略的系统性、周密性与完整性。但不少“互联网+”市场营销推广不讲策略,或策略目标不清、方法不当、设计不佳、执行不力、重视短期、忽略长远,严重制约着“互联网+”市场营销推广策略的实施效果。

(三)消费者:存在“互联网+”市场营销心理和行为障碍

由于在“互联网+”市场营销中企业只是提供了商品样式、使用功能、出售价格、供货渠道、商品特色、售后服务等信息,但与传统的现场购物眼见为实、图个心安相比反复消费者则存在如下心理和行为障碍:一是企业口碑是否值得信任。用户最担心的问题是在企业虚拟世界网中显示的商品型号、质量性能、售后服务是否和真实商场相同,付款后能否如期如愿回到期待的商品,或几经反复才能收到自己心仪的商品,以及商家如果失约导致无法兑现维修和予以换货、退货时,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能够真正得到惩戒。由于这些正是法规和相关部门监管的灰色地带,所以,导致了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担忧。二是企业网络是否保证安全。如,企业网站是否不被不法分子假冒以诈骗用户货款,交易过程中用户的电话、手机、QQ、微信、E-mail等信息、银行账户及其密码、转账资金等安全问题能否保障,无疑会成为妨碍“互联网+”市场营销的一个现实原因。三是配送责任履行与配送周期是否得到保障。配送过程中如果货物损坏、丢失的责任如何划分与承担,以及随着配送时间周期的延长,产品配送成本将持续增加,会成为用户是否选择“互联网+”市场营销的一大因素。四是失去了购物体验的心理预判。[10]“互联网+”市场营销尽管可以解决用户消对商品视听感觉问题,但由于用户无法进行真实的触觉、嗅觉和味觉体验,所以必然会对只有经过尝试,才能使用户做出是否购买的商品,在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上产生较大障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关于“互联网+”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一篇: 浅谈关于“互联网+”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