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以问题为突破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理性
 
更新日期:2020-05-29   来源:   浏览次数:2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学理性提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保障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当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各个方面对此做出了探索,其

 
 学理性提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保障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当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各个方面对此做出了探索,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在教材上下功夫,不仅深耕教材,结合时代特色创新内容,而且还结合高校特色扩大教材。例如,北航结合航天报国精神,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将航概课、大学物理基础课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引进到思政课教材体系。这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向,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要求授课教师有着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和视野,同时还需要处理好教学中究竟何者为主何者为辅的问题,否则会使课程教学变成故事会,相反稀释、淡化了教学的学理性。

其二是回本溯源,在经典原著上下功夫。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以鲜活的案例展现了经典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以及理论是如何联系实际,指导实践。将原著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克服教师加强教学学理性的抽象性和空洞性,因此是增强教学学理性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具体操作上,有教师在课堂上以原著佐证教学内容的做法,也有让学生课下阅读经典原著,做读书笔记的做法。对于第一种方法,实际又存在割裂经典原著的有机整体性,以理论证实理论的抽象化趋向,对于后者,它要求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首先需要选好读书篇目,然而需要对学生在阅读中所存在的困难进行引导,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将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写成的著作与立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所形成的教学体系相统一的问题,不能让学生以经典原著中的论述反对教材论述。

上面两种做法,各有内在的难点和矛盾。问题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共识性较高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有利于吸收上述两种探索的优点,而且能够对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学术话语与教学话语、理论与现实、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统一产生实效性。

问题式教学模式以有针对性问题的提出为实施条件,由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中问题的发现和设置是关键。教师首先需要对理论进行系统掌握,把握到其中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和理论难点。其次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调研,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让他们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兴趣,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列出的基本教学知识点,结合理论本身所涉及到的争论、现实所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将理论进行分解,将其中最为关键,学生又可能是最感兴趣,但实际上并没有清楚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问题提出来后,教师可以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堂展示、读书笔记、课堂讨论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他们还存在的薄弱点,甚至错误,进行引导和总结。

问题式教学模式首先有利于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问题的设置需要遵循政治立场,权衡政策与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把握到学生的思想倾向,对其含糊模糊,甚至错误的政治倾向进行引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

其次,问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理论体系讲究理论的系统性,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安排,打破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挑选出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来教学。在问题的导出和解决中,以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强教学的亲和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统一。问题的来源,既有理论本身中所存在的难点和重点,也有现实所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问题,必然能够统一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要求。就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对于现实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以理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对于理论中的问题,结合现实背景阐述它的实际价值,在问题的解决中,来分析现实。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以问题为突破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理性

下一篇: 以问题为突破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理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