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学生的主体位置缺失出现的问题
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更像是一座桥梁,通过阅读可以连接学生的生字词和写作等教学环节,甚至是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以及和价值观等。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长学生的见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在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效果、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质量比较低[2]。课堂多采取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模式,在教学课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而此种教学方式导致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而阅读体验的标准化,对于学生而言,总是以学生的身份来阅读文章,而不能以体验者的身份去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魅力。对于教师而言,总是把教科书当做永远正确的上帝,一味的遵从教参的意志,对于学生的疑问置若罔闻。此种阅读教学的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的创造力在无形中被泯灭。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越来越丧失兴趣,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也使得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得不到实践。从而让学以致用这一教学理念被束之高阁,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2、由教师的备课目的不明导致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均是其中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才能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均是处于主导地位[3]。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会运用圈点批注进行教学。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对圈点批注教学法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重在构建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少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在批注中产生了哪些疑问自己有哪些收获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得圈点批注教学没有真正得到运用,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有效提升。并且,部分教师在运用圈点批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没有对批注进行深入挖掘,使得批注流于表面。学生的批注大多数是浅层次、含糊的的感悟,不能引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因此教师在运用圈点批注教学时,需要综合性的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指导学生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可以系统性的了解批注的内涵,并通过批注来真正掌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