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财力不足,难以打通农村的各个毛细血管。麻阳苗族自治县原本就是湖南省的深度贫困县,县里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商业也不很发达,财政税收收入低,导致扶贫资金不足,由此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通村组的公路虽然大部分得到了硬化,但公路太窄,私家车会车都比较困难,别说大货车了,所以交通不畅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有些自然村的道路还没有硬化,禾坪庭院没有硬化,没有完全做到村村通水泥公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农田水利设施还要加大投入,要增加挖掘机的投入量,尽早完成冬瓜冲水库建设和水渠建设,要增加对农村的水泥投放量,有相当多的田边沟渠没有硬化、机耕路没有硬化;危旧房改造工作难以做到及时到位,目前危房应拆除9518户,还有1285户未拆除,拆除率为86.5%,一些老旧的吊脚楼虽然不算危房,但与富裕标准相比(水泥楼房、瓷砖外墙、琉璃瓦盖),与“五改五化”工程(改房、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安全饮水工程资金缺口很大,村村通自来水难度很大,少数村即使已经完成了饮水工程,但管护欠到位,同时,排水设施没有同步跟进,垃圾处理设施也欠缺,村容村貌的整治还要花大力气。
2、产业扶贫方向与项目还要拓展。麻阳虽然已经重点推进了黄桃、猕猴桃、优质水稻生产加工、蛋鸡养殖四个产业项目建设,但种植业和养殖业还可以进一步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和规划,大胆试验,形成更大范围的专门产区;也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特性,雨水条件,形成多种种植业产业带;对于连村连片的区域可以集中打造具有共性的经济作物产区,增加新的农作物特色产区,如茶叶产区、油茶产区、药材产区,原有的椪柑产区、黄桃产区、猕猴桃产区,可以深入挖掘潜力,进一步增加含硒等营养物质的科技含量;农产品加工相对滞后,要想办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如保鲜、包装、榨汁、灌装等食品加工业,树立更多品牌;还有宣传广告方面有些不足,如具备民族特点,体现苗乡风格的食材、食品与手工艺品,如苗药、苗辣酱、苗绣、苗族银器、苗族藤器、苗族竹器等,有待进一步推广。招商引资要加大力度,以工带农,以工促农,还有待加强,乡镇工业企业,县城工业企业要开拓与发展,让农户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例如药材加工、食品加工、苗族服装制衣、建材、农业机械制造等切实可行的工业企业没有很好建设起来。目前全县建成扶贫车间25家,转移就业1132人,扶贫的工业车间还是不多,转移人数还是太少。
3、村集体经济还未壮大。土地分户承包,保证了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是其解决温饱最有效的手段,目前,麻阳的“两不愁,三保障”还是到位的,但是真正要脱贫致富,没有强大的村集体经济,也是难以做到的,当前,很多村里集体经济不足,导致扶贫只是输血,不能造血。没有很好的集体经济,仅凭农户单打独斗,解决诸如旱涝灾害、兴建大型水利设施、组织农村合作社、兴办公司企业等等,就难以形成合力。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有些农户对集体经济有误解,积极性不高,担心集体经济挤占自家经济;二是选择发展集体经济的领军人物比较困难,现在农村的能人少,返乡创业的人才并不多,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各人管好自家的地、种好自家的田,奉献精神不强;三是寻找集体经济的路子和突破口比较难,有些村找不准应该发展什么样的集体经济;四是集体经济的经营性用地怎么盘活,一些农田荒芜了,也不好收归集体,因为那些地是承包地;五是对集体经济的资产和资源管理有难度,等等。
4、土地流转要进一步强化。目前,麻阳农村土地流转基础扎实、措施过硬、成效明显。2013年开始试点,到2017年又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虽然流转土地的数量非常大,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一是有些农户认识上有偏差,不愿意流转土地,小农意识浓重,满足于守土经营。二是有些人担心流转期过长,租金不够;担心流转土地后,看病、上学、养老等没有保障。三是土地流转的规范还没有到位,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缺乏明确界定,一旦一方利益受损,容易产生矛盾。四是土地流转的机制还没有形成,有些该流转土地的情况却没有流转。所以还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完善政策措施的工作。
5、少数干部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少数干部顾虑太多,作风漂浮,害怕吃苦,思想“沉不下去”,因而开展工作不够认真扎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力度不够;有少数干部走访群众不深入细致,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不能放下架子,与群众深入交流,帮扶欠深入,影响群众满意度;少数驻村干部对扶贫政策不熟悉不掌握,工作措施不得力;少数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遇到问题相互扯皮,不能相互配合协调,“一盘棋”意识不强;少数干部抓问题整改不彻底,举一反三不够。由此导致的扶贫信访压力大,少数干部对舆情问题处置不力,今年1—9月,麻阳共发生涉贫信访案件就达54件之多。所以,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还要花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