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的美术课在学校依然是被当作一门“副科”,是没有算在正式考试范围之类的,但有时又被当作能低分考入大学,提高升学率的“特色通道”而加以热捧,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虽然在大、中城市美术教育已逐步被人们所认同,但是在小城市,尤其是在乡镇,小学美术教学条件很不健全,缺少场地和设备,所以美术课在很大一部分人眼中是可有可无的。而学校为了“升学率”对美术课也不够重视。那么在这些情况下,想发展美术教育,甚至是民间美术教育,那是非常困难的,几乎难以实现。然而绝大多数的民间美术又扎根于农村,在农村学校许多基本的美术课教学都不能保证,这样是很难把本土特色的美术文化渗透和传承给学生。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在美术教育中增加了不少的民间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忽略”来说,现在对于湖南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视都可以称之为前所未有的壮举了。从各方面来看,对于湖南民间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课程标准分析
1992年6月第一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的“教学内容”一年级中提到“观摩儿童美术作品和欣赏中国民间玩具,启发对美术的兴趣。”又提出“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 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些都为民间美术的教学提供了指导意见,但依然不够全面。
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001年7月出版的《美术课程标准》。这次新课程改革期望能达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等目的。
小学美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还是比较具体的,课改指出1、2年级学段主要以“欣赏和评述”为主,简单的绘画为辅。能简单的用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于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的感受,并能仿造其方法进行简单的创作。除此之外,还给他们欣赏了解湖南民间美术作品、玩具、戏曲的人物造型。3、4年级学段“欣赏年画、传统纹样、染织艺术”等,了解他们的象征和寓意,欣赏雕刻、民居、中外面具艺术,学会简单的剪纸,制作各种玩具。5、6年级学段主要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提高难度和深度,不仅学会制作更复杂的作品,如刺绣、编织、陶艺等,还要具有设计意识。从这里可以看出,课改对学生的要求是呈阶梯状的走势,希望湖南民间美术被运用、归纳到学习领域中,并以“是否具有民间自豪感,乐于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为评价标准,由此可见,课改对于民间美术的重视程度之高。
2.教材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推行几年来,根据“一标多本”的精神,已经编制了多种版本的美术教材。新教材都以各自不同的形式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加大了民族传统美术的比重。而湖南省大部分城市及地区,小学美术教材都是使用湘教版美术教材,这是我省集合各领域优秀的人才根据我省特有的民情所编辑的一本教材,适用于我们本土文化的教学。教学内容不仅重视于知识技能的传播,还能有效的将人文、社会、学生的个人情感和湖南民间美术结合在一起,让教学内容更觉活泼、具有趣味性。范例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涉及的湖南民间美术内容更多更广,即使有时内容相同但是教学形式和难度也发生了变化,如一年级的教材中只是向同学们介绍欣赏民间的各种各样的玩具,能制作很简单的玩具就可以了。而越到高年级民间美术的内容就更多,知识面更广,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图案的样式、制作技巧的把握等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民间美术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更多样,更注重地域特色,追求独特的教学思路,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不足之处,湖南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形式多变。湘版教材又是全省推行的,城乡之间的资源差异、条件的局限,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学生的吸收能力等,种种因素导致了无法将湖南的民间美术一一涵括在内,这让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与教材失之交臂,流失了一个大放异彩的机会。也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了解更多的民族瑰宝的机会。
3.教师的分析
教师是教育的支柱,是教育改革实施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尹少淳教授认为应该包括如下几点:独特的人格魅力;多样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全面的文化理解力。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前,美术老师的任务一般都很轻松,按照教材内容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即可,课后也没组织兴趣培训班之类的活动课来加强学生对湖南民间美术认识与了解。且教学方式也墨守成规、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新课程标准实行后,明确规定了民间美术教学目标,美术教师能深刻认识到民间美术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主动改变美术课程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们在民族文化背景中自主探索,认识到民间美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平时在生活中积极搜集有关民间美术教育教学的资源和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后引导学生关注了解湖南民间美术,挖掘认识本土文化的魅力。由单纯的美术教学者变成民间传统美术的传承者与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