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一个区域的教育也受到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往往与该民族的自然社会背景、分布及语言使用情况相关,本章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对白水镇进行分析。
(一)自然社会背景
1.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泸西县地处滇东高原,平坝地区面积占县境总面积17%左右,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县境总面积的83%。泸西县全县辖5个镇、3个乡,81个村民委员会,477个村民小组。泸西县城位于中部的中枢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白水镇位于县东北部,辖12个村民委员会,68个村民小组。
白水镇距县城17公里,与曲靖市师宗县彩云镇、龙庆乡接壤,其所在的东山梁子一带,平均海拔1900米左右,属于高寒山区,全年平均气温14.6℃。平坝地区(东山梁子山脚处)适宜种植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作物;高山地区适宜种植包谷、烤烟、中草药等耐寒作物。全镇国土面积235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总面积的42%,山区占总面积的58%,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3%。
2.经济文化类型
泸西县的经济产业类型总体上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人口基数庞大。白水镇的生产类型主要以农耕畜牧为主,属于山地耕牧型的经济文化类型。主要的经济来源为种植烤烟、玉米、外出务工等,部分家庭养殖水牛、黑山羊、猪等牲畜,还有的种植三七等中药材。镇里交通便利,通往各个村寨都修建了水泥路段,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3.家庭组织结构
白水镇各民族都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组织结构,以男性为主导。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每个家庭一般情况下生育两个子女。山地耕牧型的经济文化类型需要人口来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多数家庭都希望生养至少一个男孩来满足高强度体力劳动的需求,同时期望以此实现老有所养的目的。在耕牧类型的家庭中,通常由女性负责家里的起居生活和部分田地里的劳作,男性则负责正式社交活动和体力强度较大的田地劳作,男性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白水镇地区彝族早婚现象非常普遍,大部分青年会在18岁、19岁时结婚生子,过了国家法定年龄再补领结婚证,在当地超过20岁没成家的青年会被视为大龄青年。
(二)各民族分布及语言使用情况
泸西县主要有汉族、彝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等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彝族,白彝(彝语自称之为葛颇ko44phu21)人口占彝族人口的绝大多数。彝族主要分布在三塘乡、向阳乡、白水镇,回族主要分布在白水镇,汉族遍布泸西县各地。泸西县境内彝族各支系语言保存较完整,除了少量居住于靠城镇较近的平坝地区的黑彝、干彝、红彝等支系,由于与其他民族接触纷繁,转用当地汉语方言外,彝语仍然是彝族人民最主要的交流语言。当地汉族和回族日常的交流语言为西南官话——云南片滇中小片。
水白镇是泸西县境内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区域,除汉族外,彝族以及回族的人口比重较大,西南官话最为常用,部分同彝族杂居的汉族和回族也可以使用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