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社会现状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更新日期:2020-06-02   来源:   浏览次数:24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教育有重要的影响,教育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一)语言和社会发展现

 
 教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教育有重要的影响,教育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一)语言和社会发展现状对教育的影响
1.语言使用对教育的影响
白水镇地区主要为汉族、彝族、回族杂居,汉族和回族使用西南官话,彝族使用彝语和西南官话两种语言,彝语是其母语,西南官话是入学后才开始学习使用,是第二语言。在入学后,汉语教学的环境下,会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课堂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本文采访了白水镇已退休的小学校长黄金贵老师(彝族),关于彝族学生入学后的表现,他介绍到:“之前1-2年级在各自寨子里读书时,汉族和彝族的学生都有,老师也是有汉族有彝族,统一用汉语教学,需要解释的地方,彝族老师用彝语给不太会说汉语的彝族学生解释,那时候效果还好些,但也是有差距,等到了大直邑(村委会所在地)读3年级,就全部是汉语教学了。现在从1年级开始,就到大直邑上学,全部是汉语教学,一个彝族教师都没有了,对(彝族)小孩子而言,接受起来比较慢,听不懂的也没人解释,也胆小、害羞,不敢问,就越来越跟不上。”教育改革促使教师行业规范化后,许多乡村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就近上岗,白水镇地区彝族教师数量少,由于各种原因教改之后基本回家务农或外出务工,导致现在白水镇基本没有彝族教师。这就导致学校的彝族学生由于语言上的障碍适应学校环境、学习进度的周期变长。尤其是小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基础。
分段教育阶段汉族教师、彝族教师、回族教师一般都从寨子里遴选,符合各村寨情况,虽然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但师资力量较为均衡。合并教学阶段,教育资质规范化,彝族教师难以达到要求,以白水镇为例,从小学到中学基本没有彝族教师,以汉族教师和回族教师为主。
2.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类型对教育的影响
泸西县地区整体上位于高海拔地区,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比重高,高寒山区的地理环境、山地耕牧型的经济文化类型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2019年4月份脱贫成功,现在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经济的落后对教育的发展有持久的影响。
山地耕牧型的经济文化类型决定了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模式,当地的儿童课余阶段要做很多农活和家务,帮助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也为自己日后独立打基础。属于自己的时间较少。
白水镇的彝族多居住在高山地带,较为封闭,大多数家庭仍挣扎在温饱线上,对生存以上的需求较低,不注重也不具备储蓄的能力。笔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居住在县城的彝族寥寥无几,除了个别接受过教育的彝族人有能力把家安到县城,其余大部分彝族仍居住在山地区域。物质的贫困导致了能力贫困和教育贫困。
3.家庭组织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家庭组织结构使得女性地位较低,在彝族家庭中,母亲很多文化水平低,适龄儿童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入学的动力。
(二)教育现状带来的问题
1.人才产出少
语言使用、环境、发展模式、家庭组织结构等各种因素都对彝族学生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彝族教育水平落后,人才产出较少,民族话语权低。这也直接导致了彝族教师数量的锐减。循环往复,教育问题越发严重。
2.给治安带来威胁
初中阶段辍学率高、继续教育率低,使得青少年过早步入社会,在尚未形成健全人格的阶段,很容易养成不良品格,对青少年的终身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影响社会治安,当地酗酒、斗殴的现象屡见不鲜。
3.离婚率升高
过早地步入社会使得当地青年比较快地进入人生的重要阶段,结婚生子变得理所当然。这也与农业为主的经济文化类型相关。当地流传一句俗语:早发财不如早发枣子。意思是农村劳动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及早有了下一代,父子互相帮助,好生活。但随着近些年社会逐渐开放,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多,去广东、江浙一带务工已成当地“出门看世界”的潮流,农业经济带来的传统婚配理念逐渐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过早的、草率的婚配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离婚率近几年逐年增加。
4.农村大量适龄男青年婚配困难
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之一,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超千万。在白水镇地区也是如此,男强女弱的家庭组织结构使得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在外出务工的人员接受到城镇文化带来的冲击,使得有能力的年轻人更倾向到机会多的城市发展,但在发达地区安家并非易事。女性在城市比男性更有生存空间,使得女性留在城市的比例比男性大。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由于能力上的贫困,很难在城市立足,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男青年的婚恋困难。
5.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白水镇目前的教育现状没有兼顾到各民族间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彝族儿童入学后完全使用汉语学习,使得母语能力退化,并且寄宿制教育,在父母身边的时间缩短。白水镇地区的彝族大部分已不会讲本民族的传说和故事,很多连听都没听过,更不会唱本民族歌谣曲调,民族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社会现状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下一篇: 社会现状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