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2](P16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西藏高校的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五观”“两论”教育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与西藏民族院校特色相符合的阐释,并将其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以增强“五个认同”,使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有机统一、融合互渗。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的内容创新,首先需要系统性研究“五观”“两论”教学内容,以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反分裂斗争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深入细致分析课程教材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充实、更新、重塑教学内容,转换表达方式,集体编写“五观”“两论”教育的标准教案大纲、汇集教学案例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完善课程考核题库,并依据这些教案大纲、案例素材、课件和题库进行教学实践,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1.新时代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的内容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赋予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新的内涵,是教材更新的时代要求和动力。第一,新时代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扩展了以往“四观”[ “四观”教育是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特色课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课程的简称。全区通用课程教材《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2004年出版后,教材修编小组于2010年、2013年、2015年对教材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教材修编小组于2018年再一次修订教材,在继承和发展“四观”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于2019年在西藏高校统一使用,该课程即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概论”,简称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教育的范畴,在已有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与宗教观的基础上,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认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五观”的基石,是“五个认同”的前提,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培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才能更好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新时代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扩充了以往“四观”教育的内容,及时增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与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例如“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使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充满了新意与活力,更有时代感。第三,新时代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五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中国化的来龙去脉,增强了“五观”“两论”教育内在的继承性、系统性与开放性。
2.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新时代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通过大量的历史、民族、国家、宗教与文化知识与理论,传达其价值观。第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通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史、西藏地方史、“西藏问题”的由来以及新西藏社会历史的伟大实践等历史学知识,树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历史使命感,为强化“五个认同”奠定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通过对民族、民族特征、民族发展规律、民族问题的内涵以及解决途径等民族学知识,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守民族平等、尊重民族差异、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第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通过国家的本质、起源、职能、国家结构形式、国家发展和消亡规律、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治边稳藏战略、十四世达赖“中间道路”的本质以及中央政府对十四世达赖的政策等政治学知识,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意识,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第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通过宗教的本质、根源、功能、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以及宗教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等知识,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确立唯物论和无神论,正确认识宗教、理性看待宗教、淡化宗教消极影响,认清十四世达赖集团利用宗教分裂国家的本质,不断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第五,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通过文化内涵、特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的西藏文化等内容,树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西藏高校“五观”“两论”教育回顾历史、立足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和思潮,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强化“五个认同”,有效地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和分裂分子的渗透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