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内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本专业建有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课程开设的门数和课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校本科生专业实训的需求,但首先存在明显的模式单一问题,学生基本是在实验软件的引导下从事实验环境的活动,自主性、创新性、综合性不强,设计性欠缺;其次,实验教学的层次性不突出,大部分学生接受实验训练的程度和内容基本相同,不能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对综合类实验训练的需求;第三,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组织各种类型比赛的数量不多,辐射作用不够,参与学生有限。
2、社会综合实践存在的问题
(1)企业现场认知实习难以覆盖全体学生,且仅停留在参观学习层面
一方面,能够接待学生现场认知的新疆本地企业数量有限,多数企业出于各种因素考虑,不愿接收学生进入企业现场;另一方面,出于管理需要接收企业通常对学生数量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企业现场认知实习很难覆盖到本专业所有年级和班级的同学。再者,目前的认知实习更多地表现为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学习,增加了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但没有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认知实习方式,也并未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2)学科竞赛参与人数有限,专业知识综合训练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主要包括各级各类沙盘模拟类竞赛、零售连锁经营大赛、市场营销模拟大赛等,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第一,现有竞赛多依托软件,以网络赛的形式进行,对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力度不够;第二,参与人数有限,除了校内赛可以吸纳专业全体学生参与外,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受报名人数限制,参赛比例偏低。从而导致不参赛同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力度不足。
(3)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并参与大赛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持续偏低
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及立项存在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比例偏低,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2016-2019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持立项的32项创新创业项目(含校级、省级、国家级),少数民族同学作为主持人的仅有4项,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仅有1名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中。
(4)专业实习方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不足
2017年前,专业实习多采用企业经营仿真实训的形式。让学生探讨企业经营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的运用。面对传统竞争环境,仿真商业实践在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及知识应用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对基于传统商业实践的工商管理学科带来了巨大变革[7]。在互联网+的市场环境下,面对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特征,因为缺少必要的企业活动设计,仿真商业实践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
(5)毕业实习管理相对松散
首先,部分学生实习内容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度不高,以少数民族学生表现较为突出。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南疆,毕业首选考国家公务员,实习通常在家庭所在地通过熟人关系进入工商局、税务局、乡政府行政机关单位,去企业实习的数量非常少,从而导致毕业实习内容与本专业关联性不高;其次,在各地分散实习人数较多,由于新疆各地区之间路途遥远,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现场检查实施困难,导致实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不足;最后,毕业实习报告写作以对实习过程和实习感受和体会的阐述为主,对实习单位存在问题的调研和分析不够,实习报告质量不高。
(6)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偏低
本专业要求学生以实习单位或者自己能够搜集获取信息的新疆本地中小企业作为分析对象来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从写作结果来看,选题均符合要求,但主要问题在于多数论文按照“现状、问题、对策”的模式撰写,且在写作过程中多运用文字阐述,理论应用偏少,数量分析工具的运用极少见,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