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1、美国乡村旅游分析
美国乡村旅游度假始于19世纪50年代,最初是农场观光度假, 70年代末仅在东部就有超过1500个农场,三分之二以上的美国成年人有乡村旅游经历,自然生态的乡村旅游地很受欢迎。二战后,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的主要旅游方式,人们利用假期在周边的农场和食宿接待设施度过。
市民农园是美国乡村旅游的典型,农场与社区合作,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农场者为市民提供绿色、实惠的农产品和休闲场所,市民为农场者提供销售的渠道和稳定的经济收入,这种市民农园在美国发展形式良好,加强了市民与农民的良性互动,在保证区域市民生活食品供给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地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美国乡村旅游形式还涵盖森林、牧场、民俗和渔村等类型。旅游活动如购物、游览古迹、划船、打猎、骑行、登山、民俗节庆等都很受青睐。
2、美国经验做法总结
(1)农场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销售,当地的旅游收益明显提升。如美国夏威夷全州农业旅游收入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农产品的直接销售。
(2)成立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协会和组织并鼓励所有农业生产者加入,定期举办乡村旅游专题研讨会和培训会,乡村旅游知识培训,提升乡村管理、服务能力。
(3)政府政策与资金的倾斜与支持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提供优惠贷款和保险补贴,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与抗风险能力,同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规范。
(4)非营利组织在乡村旅游中发挥显著作用。1992年美国建立国家乡村旅游基金(NRTF)负责从事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资金募集、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5)乡村旅游地在进行市场定位时能够切合实际,面向周边城市和国内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地吸引的往往是周边的短程游客,对周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准确定位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旅游地打好“本土品牌”。
(6)凸显乡村地方特色,差异化发展。美国乡村旅游地在进行市场定位和宣传时往往从本地资源和文化特色出发,结合市场需求,塑造题材,打造“卖点”。
(7)注重社区参与旅游。政府鼓励并支持社区农民参与,并提供相关培训与引导,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地经营地能力与意愿。
(二)国内乡村旅游地分析——以袁家村为例
1、“网红乡村”——陕西袁家村
陕西咸阳袁家村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十几年前,还是只有62户人家,虽然距离唐昭陵较近,具有区位优势,但是因土地数量贫瘠有限,几乎没有发展乡村旅欧的可能。然而,经过十年的发展,袁家村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地,被誉为“关中第一村”和 “网红乡村”。
袁家村内既有关中文化又有现代时尚元素,如酒吧街、艺术长廊、民族街区等。虽然是4A级旅游景区,却是全天免费开放,“免费”迎合了消费者心理需求,吸引大量消费者自发前来,随之而来的时商家的入驻,游客与商家的旅游交易行为产生大量经济效益。
袁家村的成功依赖于社群型自组织管理模式。2007年开始,袁家村结合自身情况提出了商户分组自治制度的集体经济模式。村委会将商户进行分组,设立组长分组管理产品品质、卫生安全等,并设立动态淘汰机制。在招商模式上,采取免租金、原材料统一进货和管理,将商户业绩与集体收益联系,实现各方利益捆绑,统一了商户、村民与村集体的共同目标,使得袁家村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具有持续生命力。
2、袁家村乡村旅游成功关键
(1)核心美食产业。袁家村重点打造美食文化,形成特色“美食一条街”产业链,建立了以美食产业为核心支撑的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2)文化氛围营造。袁家村除了弘扬当地的关中文化,同时注重村民精神文明、现代文化建设,在村内定期开展文明活动,避免破坏市场行为,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与经营标准,并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3)生态环境保障。袁家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对村内环境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如脏水集中处理、店铺内禁止出现冰箱等,为袁家村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4)吸引人才集聚。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乡民回归家乡,对村民进行系统培训与知识教育,将村民的共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5)基层组织带头。袁家村乡村旅游是由村长带头组织村民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自治制度来实现村民的有效管理和乡村发展的高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