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美术实践型研究生教育之惑
 
更新日期:2020-06-05   来源:   浏览次数:18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等院校从西方国家效仿而来的学位设置制度对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创作实践专业作为新兴学科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逐

 
 高等院校从西方国家效仿而来的学位设置制度对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创作实践专业作为新兴学科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逐渐由最初设立在美术专业院校普及到师范类院校与综合类院校,在此过程中,为了培养一般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美术专业院校凭借雄厚的美术实践师资力量,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却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热议,如曾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的杨晓阳在2018年全国两会提案中明确提出《高等艺术院校设立“美术实践类博士”危害大》,认为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招收“美术实践博士”中的“实践”与“博士”是分属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两个概念,不仅违反了艺术本体的发展规律,也影响了美术专业自身的发展,并建议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予以充分的调研和解决。
其实,在2018年两会代表杨晓阳的提案之前,学者们对美术实践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讨论从未停止,如启功曾对设立书法专业硕士与博士学位持否定态度,反问道:“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博士了,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硕士了,没有标准,无法判断”,吴冠中从美术创作的本体出发,认为什么艺术硕士、艺术博士,都比不上作品。这些议论声音可视为专家学者对美术实践型研究生学位设立初始阶段的质疑,谢继胜在中国艺术报发表的《建议开设“艺术博士”学位》、周星在艺术教育发表的《关于在中国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思考》等文章则是对艺术实践研究生学位的再思考与再讨论。2016年11月,中国美术报载有邢千里《博士展背后的无奈与投机》一文认为以博士为噱头的展览是一种怪象,宋玉成《对中国独有的艺术实践博士学位设置的反思》是经过研究生培养经过几十年发展之后,专家学者们对美术实践型博士学位的设立与培养得深刻反思,在同一期《中国美术报》,却载有王雪峰《实践类博士将是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一文,对美术实践型博士学位的设立与培养充满了希望。显然,这是一次对美术实践型研究生有组织的谈论,其原因是,研究生学位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由最初的质疑声音到现在的明确反对热潮,甚至美术界权威媒体来组织大讨论,鉴于此,2018年5月,中国美术报设立专版,再次组织靳尚谊、刘巨德、杨晓阳、薛永年、曹意强、牛宏宝、王林、李凇、孙津、杨涛、丘挺、何加林、胡一峰、黄剑武、黄禾清、苏刚、陈磊等专家学者对美术实践型博士学位的设立与否、如何完善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一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对美术实践类研究生的思考,为美术实践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多可资参考的建议。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美术实践型研究生教育之惑

下一篇: 美术实践型研究生教育之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