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我国绿色技术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更新日期:2020-06-09   来源:   浏览次数:20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集政策、咨询、中介、产品、信息服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于一体,涉及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绿色技术企业及绿色技术需求方等

 
 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集政策、咨询、中介、产品、信息服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于一体,涉及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绿色技术企业及绿色技术需求方等多方参与主体。针对绿色技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通过财政工具和金融工具的结合,平台可以为绿色技术企业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有效拓宽绿色技术融资渠道。学界也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设想,余丹[3]提出通过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沟通平台,以及建立绿色技术成果转让和产权融资平台的方式,形成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互补发展格局;安国俊[4]认为绿色金融体系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并提出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有机结合。
然而,针对绿色技术金融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平台的架构设计仅仅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即仅是对于相关参与方资源的简单信息整合,且平台各参与主体利益诉求的矛盾也导致金融机构等参与方对服务平台的粘性不足,难以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绿色技术金融平台运作机制。本文将绿色技术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瓶颈总结为以下四点:
(1)政府扶持政策分散,缺乏平台化指引
2016年由七部委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几项激励绿色投资的措施,包括央行的绿色再贷款,绿色MPA考核,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对绿色项目担保、贴息等措施逐步落地。但总体来看,相关政策未能实现平台化有效整合以匹配绿色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激励机制的力度和实施面还不大。传统的采用对环保低碳企业直接补贴和奖励的激励方式,仅仅是单维度激励,难以匹配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投资者等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的利益需求,导致相关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2)绿色技术企业与绿色金融供给主体的矛盾诉求,导致融资困难
对于绿色技术企业,绿色技术的创新与落地应用要兼顾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后果,技术性强、复杂程度高、难度大、风险大,尤其是在绿色技术研发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资回报周期长。据统计,绿色项目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5%-6%,与金融机构所要求的6%-10%的投资回报率有所差距。出于投资风险和成本效益的考量,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仍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两种方式为主,绿色基金、绿色股票等新生力量发展水平弱;同时,金融产品也无法结合绿色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整合创新,缺乏金融机构与绿色技术企业间的耦合机制及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导致金融机构可持续投资粘性低,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松散联盟。
(3)绿色技术评估机制缺乏,难以动态监测项目风险
绿色产业属于高度依赖资金和技术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投资主体不仅有过硬的绿色金融业务能力,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然而,国内现有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尚未嵌入相应功能,以江苏省的绿色金融体系为例,张露总结其在绿色认证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绿色金融监管制度等方面仍处于空白。因此,专业化绿色技术评估认证机构以及绿色项目动态风险监测机制的嵌入是绿色技术金融服务平台架构的一大重点。
(4)平台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绿色金融产品与中介服务、绿色技术评估及绿色政策等方面发展的协同性、整合力不足导致国内绿色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为此,较多学者也尝试构建绿色金融长效机制。王修华等提出以市场运作为核心,在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驱动下,促使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多元化市场主体,有效提供绿色信贷、绿色股票、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创新金融产品的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框架。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政府及金融机构等绿色金融供给主体出发,在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架构中缺乏对绿色技术产业与金融及政府政策融合机制的研究,长效机制的设计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参与主体间利益分配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绿色技术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下一篇: 我国绿色技术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