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由此出现了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各种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移动客户端等新兴的传播媒体,这些新兴媒体对于互联网技术时代的人们的文化习得和文化自信的养成产生着新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这些新媒体持有者的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更大、更明显。这些新的变化集中体现了新媒体的文化传播特征。如果说“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那么,当下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为支持的新媒体的文化信息传播的行为与过程已然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人们不禁追问,依托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的文化传播特征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第一,文化持有者的传播主导性强。与运用传统媒体传播文化信息的相对固定性不同,新媒体环境下,文化持有者的文化信息传播的主导性更强,这是因为新媒体运用是以个体自主运用的方式出现,文化持有者就成为文化传播的自媒体者,而且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个体性、平民化,使得文化持有者在这种自媒体传播方式下传播文化信息的主动性、个体性、随意性得以充分释放与张扬,文化传播的主导性显得更强、更明显。应用互联网、微博、微信、QQ、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传播者,其文化信息传播的个体自由、个性投放和个别差异十分明显,文化信息传播的传播者主导性充分体现,尤其是在青年人群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中表现更为明显、集中。因为,在新媒体应用者的“自媒体”传播人中,青年大学生占了很大比例。文化信息传播的个体主导性明显地呈现出来,这是当前新媒体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文化传播的快速互动性。与传统媒体文化信息的单向传播特点不同,运用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而新兴的新媒体在文化信息传播中表现出快速的互动性。传统媒体传播的“你说我听”“你写我看”变成了新媒体传播的“你说我也说”“你写也我写”,传播者与接受者即时互为角色,而且是跨时空的即时快速互动,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效应快速放大,形成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同频共振”,即时出现“网络热搜”这样的文化舆情现象,这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快速的互动性特征,取决于新媒体在文化信息传播上所占有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速度优势和传播内容、手段的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特点,新媒体文化传播的“共鸣性”和受众“抓获力”显著增强,而且呈个性化的“群”分化和“个体私密”化,为文化传播的快速互动提供了内在动力。各种各样的微信群、网红粉丝、QQ私聊、热搜跟贴和移动客户端等都充分说明了新媒体文化传播的快速互动性特点。
第三,文化传播的广泛共享性。一般而言,传播活动都有共享性,这是传播活动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因为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本身就具有信息共享需求,媒介也具有共享传播的特点。应当说明的是,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的共享性更快、更广泛。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大众化、平民化、全球化趋势使新媒体传播具有明显的“无界”特点,文化信息传播具有更快、更广泛的共享性。特别是在网络和自媒体持有者中,文化信息传播的时空共享性更高,网络信息能跨时空即时共享。热点话题、新闻事件、娱乐产品、公共服务等网络信息传播“无界”共享,往往成为文化传播热点,人所共知,共同参与,使新媒体传播成为全球化、大众化、平民化的虚拟社交空间。
第四,文化传播的突出多元性。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赋于其文化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特征。这种多元化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类别的多样化、传播方式的多种化、传播信息内容的多面化和传播对象的多类化。从新媒体类别的多样化看,有互联网、微信、微博、QQ、移动客户端等,而传播方式有声音、图片、动画、影像、动漫等综合多种手段;在传播内容上,涵盖了社会、人的生活以及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反映的是意识形态层面不同的文化信息;而就传播受众来说,新媒体传播面对的是多类化的受众,凡是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差异形成的各种类别的受众,都可以成为新媒体文化传播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