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新媒体传播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对策
 
更新日期:2020-06-09   来源:   浏览次数:2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是其担当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要求,而培育文化自信是促进青年大学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都

 
 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是其担当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要求,而培育文化自信是促进青年大学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下互联网传播时代,青年大学生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关联性群体,新媒体传播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习得、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践行的文化自信培育全过程全方位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清醒认识新媒体的文化传播特征,精准施策,大力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新时代,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传播使青年大学生进行自身文化的习得,促进这种文化认知、确立这种文化认同,进而自觉地坚守和发展自身的这种文化。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文化习得是前提,文化自觉是关键,价值观的塑造是核心,那么,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培育什么样的文化自信呢?概而言之,就是要培育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必须正确理解其科学定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泉自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科学论断指明了我们党、国家、民族和人民培育和确立文化自信就是要培养和确立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具体地说,新时代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使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行文化习得,促进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认知并进而确立文化认同,自觉地坚守和发展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信。“只有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被重新思考的,并且作为真理而被把握的东西,才自然地具有直接的和持续的使人确信的力量”,这种“东西”就是文化,只有在反复持续的文化传播中培育起来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正确认识新媒体的文化传播特征,正确分析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研究并采取适应新媒体传播的对策措施,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新媒体文化传播中主流引导与严格监管相结合,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网络文化生态。
基于互联网技术运用的新媒体传播,使文化持有者的传播主导性显著地释放出来,一方面固然使新媒体的文化主动性和驱动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也带来新媒体的文化传播主体和内容的随意性扩大,文化传播中的“杂音”“燥音”“废音”、“毒音”等负面文化影响的风险显现,网络文化生态不良效应产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习得、文化认知、文化认同产生不可小视的消极影响,干扰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新媒体传播中的可视化表达、娱乐化呈现和快餐式获取强化了文化传播中的主体随意性和感觉性,使网络文化生态呈现出“超意识形态”的表征,不利于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其实,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因为文化、思想、舆论本来就是意识形态的范畴。大力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态对于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文化传播特征,扬长避短,娴熟运用新媒体的文化传播优势,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据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媒体文化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形成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网络文化生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引领和熏陶,培育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加强对新媒体文化传播的监管,过滤和清除新媒体传播中的各种不良文化信息,防止消极文化信息产品对青年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主责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依法加强对新媒体传播的管理,营造清朗健康的新媒体传播环境,坚持主流引导与严格监管相结合,切实发挥好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作用。
第二、坚持校园媒体建设与大学生的传播需求相结合,大力加强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平台建设。
校园传播媒体对大学生的文化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高等学校青年大学生是新媒体应用的集中人群,新媒体传播环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培育。要紧密结合青年大学生在新媒体传播运用中的互动性、共享性、多元性的文化传播需求特征,统筹推进各类媒体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新媒体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主动适应青年大学生对新媒体运用及其文化信息传播的客观需要,把校园媒体建设尤其是新媒体建设同青年大学生的受传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把握新媒体文化传播的特征,发挥其网络性、社交性、平民性和可视性等优势,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生产和推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种文化产品,使在校青年大学生在优化、合适的各类新媒体平台运用中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习得,实现文化认知,达到文化认同,确立文化自信,牢固坚守和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在校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常用的校园互联网、微信、微博、QQ、易班和移动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建设融入他们学习生活中,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兴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平台,发挥出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独特作用。
第三,要推动校园官媒与学生自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校园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合力。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对于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而言,形成和加强校园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合力十分重要。而这种合力的形成,必然要求各高校新媒体传播中切实推动校园官媒与学生自媒体的有机结合,打造新媒体传播的“全媒融合”传播格局,增强校园新媒体传播的整体影响力,提升基于新媒体传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作用力。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官方新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推动各类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深化新媒体传播的“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发文化传播信息资源,转变传播方式,切实提高新闻网、易班中心、校微、校博等官媒对青年大学生的“黏度”,增强校园官媒的影响力、引导力和浸润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发挥青年大学生自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高校要借助手机自媒体互动性、公众性、便捷性和娱乐性强的优势,搭建公众微信号、微信群、QQ群、社交平台等自媒体平台,丰富自媒体的文化传播内容,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打造和推送大学生自媒体传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容,创新灵活多样的自媒体文化传播方式,增强大学生自媒体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特别要强调的是,推动校园官方新媒体与大学生自媒体的结合,尤其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调推动、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协力推进两类主要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形成品牌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校园官方新媒体和大学生自媒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内容的统筹,发挥各自优势,统一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文化特色,形成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合力,充分发挥高校新媒体对于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传播整合作用。
第四,新媒体传播中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同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使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新媒体传播是青年大学生喜爱的媒体传播类型,广泛、持久而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着重要的传播影响作用。新媒体传播的文化信息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新媒体传播应用在青年大学生中呈现出普及化、生活化和依赖性的特点,成为他们成长成才过程中文化信息获取的日常化传播渠道,成为他们文化养成教育的极具活力的文化教育方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新媒体传播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对策

下一篇: 浅谈新媒体传播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