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
 
更新日期:2020-06-09   来源:   浏览次数:2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表现,是保障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重要精神要

 
 (一)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表现,是保障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重要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当代高校学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保障国家稳定和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易变性等特点。因此,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组成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关键在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但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在各类社会思潮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责任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对于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的现实基础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和民族风俗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区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未来发展的推动者,容易成为外部侵略势力争夺和利用的对象,这些外部侵略势力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来达到调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统一的目的,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阻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它能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形成指引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规避因价值观混乱而产生的个体行为失范,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全和谐。
3、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国家认同感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聚居国家,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格局,但这并不代表着各个民族都能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实际上,当前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具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甚至这种认同意识已经高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这对民族团结、民族和谐和国家统一造成威胁。而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有效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个人提高、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价值理念,使其理性认识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影响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四十一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即将实现。而在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文化习惯、人口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与沿海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发展的差异会使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并会将这种现实的发展差异归结到国家管理体制和政府决策方面。实际上,党和国家始终将少数民族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出台的各类政策和方针中都将少数民族的利益和发展考虑在内。但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内涵,也因此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产生误解。
2、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文化的渗透方面。我国在全面发展中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愈加密切,在这些交流中,既有利用经济方式交流的,也有通过文化方式交流的。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产生了新的内涵,其他新思想也顺势进入我国的文化领域中。从正面来看,这些新的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前进,也能解决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但从反面来看,一些外来的新文化有悖于我国一直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他们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信仰,但也容易在外部不良文化的入侵中迷失自我。这些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不一致的思想文化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更阻碍了高校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3、时代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当前,网络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主要方式,随着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校园,网络成为了高校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是网络冲浪中的主体人群,其渴望通过网络了解外部的一切信息,也乐于通过网络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其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但网络中存在的各类未经过滤的信息也给高校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大冲击。在信息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更需注意互联网信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高校及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正面手段,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属性,增强国家认同感,以此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

下一篇: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