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我国文化产业和金融耦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更新日期:2020-06-09   来源:   浏览次数:2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体系仍需不断健全十九大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与市场体系的要求。在大数据的引领下,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和网

 
 1.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体系仍需不断健全
十九大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与市场体系”的要求。在大数据的引领下,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时代迫切要求健全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中涵盖的生产文化产品的前端和消费终端设备的文化产品制造业无一都离不开金融与数据的平台。与金融相关联的新兴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在此情形下,同样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需求规模、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更需要数据技术作为支撑。例如,智慧旅游兴起之际,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马峰窝、携程、去哪儿和飞猪等APP,完成一系列的机票、住宿和门票预定等消费项目。文化企业也同样需要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判断,精准定位其产品和服务信息。文化产业上的每个链条的消费、评价、预定和支付,都离不开金融大数据的支持。
2.文化金融合作的融资渠道单一
在欧美等市场经济国家中,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融资活动和资本准入没有特殊的壁垒或规则,政府干预少,金融体系属于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遵从法律规定和行业自治。在韩国和日本等后发市场经济国家,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活动备受国家扶持和关注,1998年韩国政府就建立了“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与国外相比,我国最开始对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采取计划审批,国家统一管理的国有资本控制方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打破了原有的单一财政拨款体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开始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主要集中在国有控股企业,多数文化企业的融资方式仍仅限于商业银行信贷,且采用固定资产抵押担保的方式居多,缺乏相关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和担保。而那些民营文化企业尤其是文化产业链前端的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其规模的限制使之无法达到银行对抵押物品和风险控制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制约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难以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融资。
文化企业是以无形资产为核心进行生产运营和项目运作的,具有 “无形化”的特点,融资过程中容易产生与资金供给方对企业价值判断的矛盾。投资方对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不统一,难以与文化企业达成共识,造成文化企业融资难,速度慢。文化企业的“轻资产”致使抵押、担保不足,信用等级低,文化产业市场又缺乏同类产品的可供比较估值。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又需要较长的周期。为此,商业银行也会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对文化企业的贷款加大手续审核,审批时间成本及融资成本随之加大。尽管近几年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与整个文化产业对投资的需求度相差甚远,短时间很难形成市场化的融资渠道。
3.文化金融合作的服务机构不完善
文化产业是较特殊的产业,通常拥有投资回报率无法确定的无形资产,其利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认可和接受度,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果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文化企业的资产多数以文化创意及专有技术之类的无形资产居多,无论是创意产品的品牌价值,还是产品拥有的知识产权,抑或人力资源、人工创意等,其产品都是复杂的劳动成果,产业价值很难评估与判断。同时,我国又缺乏对文化产业版权和知识产权评价的评估体系,未建立对其内在价值科学评价的机制。与文化产业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机构仍不完善。如果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文化市场后,无法获得市场认同感,将导致投资失败及损失。因此,文化产业的风险性要求建立健全与其配套的评估认证机构、产权交易评估中心和资金防控体系。但是目前资产评估机构对文化产业的商标权、专有技术和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对其评估、交易、登记和处置机制仍不健全。一旦文化企业的抵押资产出现问题,贷款方将面临难处置抵押物的困境。这些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和金融的耦合。
4.文化金融的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大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的服务和产品也进行了局部调整,但不健全的金融市场结构,导致银行和金融机构仍缺乏创新举措。目前,中国银行推出“中银知贷通”的一款产品,文化企业可以以其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取得信用证、承兑汇票和本外币贷款等授信业务。建设银行推出“民本通达-文化悦民”的综合服务项目,这是一款专门针对新闻出版、广电影视等细分行业,服务文化民生的专业服务方案。浦发银行推出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贸易融资业务、融资租赁保本理财、内保外贷等金融业务,支持文化产业开拓新市场。总体来讲,针对传统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较多,范围窄,新形式的金融产品都是针对大集团、大项目等大户而产生的,对于新兴的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少之甚少。由于风险大,民间资本很难介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使金融机构缺乏对文化产业的特性认知,造成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间的对接困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文化产业和金融耦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下一篇: 我国文化产业和金融耦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