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认同意识——“不忘根本、方得发展”
 
更新日期:2020-06-10   来源:   浏览次数:2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缺乏文化认同,无法生成文化自信。三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积淀着中华民族

 
 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缺乏文化认同,无法生成文化自信。三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汇成当代中国文化浩浩荡荡的主流。认同中华文化既是不忘根本的表现,也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的生成要从培育文化认同开始。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文化发展的必然遵循,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然前提。
1.高校思政课教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根基的地位与作用,它凝结了古代先贤的智慧,积淀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精神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鲜亮底色,亦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自信也将缺乏坚实根基。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忘根本”,具备认同意识注重认同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出发,不忘根本,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认识中国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的历史必然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还体现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传统文化与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更好地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将作为思想根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化思想认识,促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且积极的思想观念,成长为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并身体力行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实践者。
2.高校思政课教师以红色革命文化奠定精神支柱
革命文化不仅丰富了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涵,也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与精神支柱,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离不开革命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都依托在他们身上。而出生在和平年代且生活富裕的大学生极易忘却革命先辈所具备的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精神品质,他们需要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与浸染。将红色信仰常驻心中、融入血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炼成钢、淬炼成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实现文化传承的前提是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传承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红色革命文化的认同意识,这既是对革命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学生感悟革命精神体会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在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革命文化为精神支柱,将“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观念传递给大学生,可通过英雄事迹和优秀文化作品等生活中的素材教导学生不忘开创这繁华盛世的革命先辈,告诫学生伟大梦想的实现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时代的美好明天还需广大学生接续奋斗、继往开来。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融入斗争精神、革命元素,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帮助大学生领会新时代斗争精神的价值意蕴,形成敢于斗争、不畏挫折、迎难而上的优良品质,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气神。同时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凝聚力量,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注入定力。
3.高校思政课教师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
文化多元化是当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满足人民对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但文化多元化对于价值观念还未完全成型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有一定不利影响,他们喜爱“美国大片”、视“小鲜肉们”为偶像,容易忘却本民族立身之本,忽视主流文化,导致主流文化阵地受到冲击,他们需要接受主流文化的引导。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基本属性,既具实践基础又具创新活力,引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飞跃离不开各行各业功勋模范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勋章获得者有致力于为世界人民解决饥荒问题的袁隆平院士,有发现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发展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屠呦呦,有隐“功”埋名三十载为中国研制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有六十年深藏功与名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他们的事迹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立足当下,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坚守主流文化阵地,将先进文化内化于心,成为塑造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素材库与动力源,在社会实践中外化于行,日益沉淀为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认同意识——“不忘根本、方得发展”

下一篇: 认同意识——“不忘根本、方得发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