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理论回应与现实表现
 
更新日期:2020-06-11   来源:   浏览次数:19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幼儿园与小学是分别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教育,两者有不同的任务,存在着质的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小学的教育做准备的,但幼儿园的教育并不是小学的教

 
 幼儿园与小学是分别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教育,两者有不同的任务,存在着质的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小学的教育做准备的,但幼儿园的教育并不是小学的教育。因而超越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在幼儿园中进行“小学化”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学习、教学、发展三者的内在关系,为现代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成人指导下或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能力的差距”[6]。换句话说,一种层次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层次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那么在幼儿的发育阶段,教学也应当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带有略微有难度的学习内容,通过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其超越现有阶段的水平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以,幼儿园作为与小学的衔接夹断,应该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学内容上要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知识来进行传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采用游戏的模式让孩子身临其境的感受知识的魅力,如果选择超越这个阶段的难度去进行学习,不仅孩子们无法很好的参与进来,而且会让孩子有厌烦的情绪产生,不利于儿童的潜能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幼儿园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却违背了《纲要》的指导。第一,课程门类繁多且缺乏联系。这种外在门类繁多、实质缺乏联系的课程不符合幼儿整体的认知方式,也容易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第二,课程类型所占比例超量。调查显示,60%的幼儿园的集中教学活动都超过了应有的课时量,其结果势必会挤占幼儿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间。第三,教师对幼儿一日活动的控制性过强。由于课程门类多,课时量安排的满,幼儿很少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基本都是在教师预设的课程和要求下度过的,幼儿缺乏自由、自主的活动时间。这些调查结果都是大大背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中心思想的。并且这也严重不符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孩子们身心无法健康和谐的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理论回应与现实表现

下一篇: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理论回应与现实表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