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新媒体生态与对传统新闻工作者的反思
 
更新日期:2020-06-15   来源:   浏览次数:2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种新的媒体的产生必须建立在一定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支撑体系基础之上出现的媒体形态①。从技术上来看,新媒体是数字化

 
 一种新的媒体的产生必须建立在一定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支撑体系基础之上出现的媒体形态①。从技术上来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②。可以看到,新媒体具有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即时传播、互动性强的特点,满足了后新闻业时代受众对新闻“量”和“质”的双重需求。然而,正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一样,新媒体也存在自身的缺点,而这些缺点都将对新媒体生态造成严重破坏。首先,新媒体话语权下放,致使把关人缺失,从而使新媒体平台成为网络谣言的温床。谢耘耕、王平通过对金庸去世微博谣言的传播研究指出,微博的诸多传播特性很容易导致传播话语权滥用,滋生网络谣言③。其次,新媒体借助互联网传播焦虑更屡见不鲜,2019年初,咪蒙出品《一个寒门状元之死》刷遍朋友圈,不久便被证明文章中存在大量虚假捏造情境,其传播焦虑、贩卖毒鸡汤的背后目的可见一斑。此外,新媒体传播生态中的社会恐慌、网络水军、网络舆论暴力、网络群体性事件、手机传播失范、网络帝国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网络煽情等问题也愈发明显④,不断成为焦点引发关注,进而引发人们对于新媒体传播生态下新闻活动者尤其是职业新闻人应如何作为的思考。
2019年11月8日是我国第20个记者节,如今,媒体环境呈现前所未有之变局,传统媒体夹缝中转型以求生存,“记者”概念的边界不断扩充,职业新闻人从“无冕之王”的神坛跌落,我们不禁追问:这样的媒体生态下,记者节应该纪念什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今天,记者节更应该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致敬,在“新闻参与者”扩大化的今天,专业娴熟的操作手法,厚积薄发的知识积累则显得更为可贵。面对新媒体千帆竞发、欣欣向荣的现实发展情境,传统新闻从业者该何去何从,历史长河中的名记者,或许是对当下传统新闻从业者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职业方向与职业价值最有意义的指导。本文将通过对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新闻工作经历的回顾,再现“国际政治采访之母”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采访国际风云人物的经典情境,明确法拉奇新闻采写的特点,从而对当下职业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的采写工作展开反思,获得采访、写作、人格多方面的启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媒体生态与对传统新闻工作者的反思

下一篇: 新媒体生态与对传统新闻工作者的反思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