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碰撞: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与内涵
 
更新日期:2020-06-12   来源:   浏览次数:1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碰撞产生对比,对比方有进步。高职公共基础英语课程是一门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教学内容本身所包含的中英思想文化对比与碰撞,与民族地

 
 碰撞产生对比,对比方有进步。高职公共基础英语课程是一门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教学内容本身所包含的中英思想文化对比与碰撞,与民族地区学生多种民族文化背景的叠加,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天然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 多元文化碰撞与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以传播。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一直贯穿着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概括而言,中国与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西方国家,由于在地理环境、观念信仰、价值理念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 两种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到语言中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教学内容涵盖了用不同语言所描述出的文化对比与碰撞,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文化碰撞的特点以及其产生原因的探讨与剖析。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处在多民族杂居的区域,各个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延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地区有朝鲜族、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多民族杂居于此,本地在校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政策,又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不同民族各自独有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必然会造成学生之间在思想意识、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的相互比较与碰撞。
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所呈现的中西文化碰撞、多种民族文化的聚集交叉,一方面增加了授课过程中对不同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的对比探析维度,使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治教育价值凸显,另一方面也对公共英语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积极的思政引领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深刻理解民族地区高职思政教育的特殊内涵,才能保证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实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多元“四观”碰撞与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
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三观”以及职业观的引导与教育两个方面。“三观”指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体而言,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阐述和理解人的一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生活,人的一生什么才是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以及怎样解释这个世界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而职业观则主要以包括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如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精益求精,创新发展等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这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成为高职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
对于民族地区高职学生而言,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民族风俗的影响,与其他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相比,消息来源相对闭塞,思维活跃性相对较低。此外,民族地区多数地处边疆,与邻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文化交往密切。这些因素都会使学生受到各种交错并存的信仰观念、价值取向的影响,对“三观”的认知复杂多元。而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学生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特别如延边地区,出国务工人员较多。出于弥补陪伴缺失的心理,往往对其国内子女在物质消费方面的要求达到了有求必应,易造成学生得过且过的“啃老”心态,对职业认知模糊,职业情感淡漠,职业荣誉感低。
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不同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特殊性复杂性并存的“四观,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在公共英语课程中的展现。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学生民族习俗、生活背景、思想现状,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讨论话题,通过对多元“四观”的对比,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去了解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国家,帮助他们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客观地看待金钱、名利、得失,以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实现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同时通过日常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点滴的积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的学习作风,并将其与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层面的要求相结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碰撞: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与内涵

下一篇: 碰撞: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与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