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设置于某个学期。在整个本科阶段,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1. 首先是对古建筑的参观学习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带领他们参观学校所在城市中的古建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近距离触摸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的空间特征、外观特征以及材料特征等。并且与他们的现代建筑参观相结合,比较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这个步骤的参观学习主要是对古代建筑外观特征的初步认识。
现有的建筑史课程被限制在课堂中进行,只局限于通过幻灯PPT 给学生讲解古建筑的案例,这种通过幻灯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建筑的特征,感受唐代建筑给人的震撼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去现场感受才能真正领悟到唐代建筑的魅力,亲临现场去感受建筑的气势、环境和一些装饰细节,这样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人建造的技艺和智慧。实地参观在今天这个交通发达的时代并不是难事,时间上可以由学生自由把握,或节假日或周末,学生的现场调研可以充分挖掘建筑的“即物性”特性,去思考古建筑本源的问题。
其次是对古建筑的测绘实习
这一过程非常关键,是对古建筑“即物性”的最深刻的认识,即通过测绘,认识古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如平面中的柱网布局,立面中的门、窗样式,剖面中的屋顶梁架结构屋顶和屋身的比例关系,了解建筑的平面布局,剖析古建筑内部的结构和构造。在认识建筑构件的基础上,还要上下贯通和对比,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各构件发展演变的过程。
测绘实习不仅包括建筑现场的测绘,还包括对建筑周围建造环境的调研和访谈,了解建筑建造的背景、经历的事件,先后整修的过程等,更全面地了解建筑的社会环境。
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的历史演变与当时的社会人文发展、技术水平等息息相关,从演变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理解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最后是对古建筑的理论学习
这一阶段结合教材,从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人们的思想理念等方面去认识古代建筑文化,理解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并分析解读现代建筑大师对古建筑的应用案例。
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是和古代文化紧密相关的,需要先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才能理解古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如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国子监正中新建一座辟雍,方亭外绕圆形水池,为什么建筑外要有一环形水池?如果理解了辟雍这个词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建筑外围有水池了。辟雍,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国子监可以说是清代的大学,大学建立的目的就是教化人们,所以取义古代的辟雍,教化人就像流水对人潜移默化一样。理解了这一层,就会明白法国建筑师保罗∙ 安德鲁先生(Paul Andreu)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周围设环形的水,寓意用音乐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随着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我们对于明堂辟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初衷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大剧院周围的水面正是象征了音乐像流水一样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高层建筑其立面造型也充分借鉴了古代建筑中“塔”这种建筑类型。运用“即物性”的理论,把古代建筑的台基、屋身、屋顶三个要素与“塔”外观进行对比,会发现,“塔”其实就是把古代建筑的三要素台基、屋身、屋顶不断重复,并且进行逐渐收分的结果。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把这种重复和收分的方法应用于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上海的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地面以上共88层,高420.5米,是中国传统“塔”的重复和收分的设计理念与现代高新科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获得现代人的认可和接受,一方面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