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井冈山精神指引下的大学生挫折教育
 
更新日期:2020-06-15   来源:   浏览次数:26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坚定执着追理想---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方向引领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

 
1、坚定执着追理想---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方向引领

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都源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执着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信念。在井冈山的斗争中,面对敌人的残酷进攻,面对生存环境的残酷恶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中国一定能进入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依靠群众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不断谱写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华美乐章。

坚定执着追理想,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了方向引领。在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指引下,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帮助大学生重塑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胸怀祖国和人民,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学习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勇气和信心,向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不畏困难、不怕流血、英勇就义的何长工、王尔琢等革命英雄学习,直面各种困难和挫折,在实现中国梦的壮丽征程上贡献力量。

2、实事求是闯新路---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引领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在艰苦的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革命事业的低潮,一些同志对革命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毛泽东同志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中国国情和革命局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深刻而准确地回答了这一尖锐问题,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通过无数次革命的斗争实践,毛泽东坚持事实求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初期,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坚持事实求是,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改变过去的错误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新时代,习近平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兴党兴国; 违背实事求是,就是误党误国。”

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高校就要发扬实事求是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必须按规律办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要紧贴学生实际,读懂学生,不断创新挫折教育工作方法,丰富挫折教育工作内容,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3.艰苦奋斗攻难关---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精神引领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面临的困难有时达到极度:粮食短缺、缺衣少被、医药匮乏、敌人进剿等各种困难,例如:医务人员有时替伤员开刀,“用锯木头的锯子来代替”,困难无法想象!在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面前,共产党带领老百姓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不畏强敌、不惧艰险,敢于拼搏、敢于奋斗,军民团结一心、同甘共苦,克服重重困难,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弘扬“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实现各项事业大发展的 重要“法宝”。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号召当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当代大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他们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有知识、有激情,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追求个性化发展。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部分大学生还存在一些不足: 缺乏艰苦环境的打磨,导致他们艰苦奋斗的意识和顽强拼搏的意志相对薄弱;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迅速发展,容易导致大学生回避、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慰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最好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让他们能正确的认知挫折,敢于奋斗、敢于拼搏,实现人生价值。高校要加强井冈山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深刻领会“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传承革命优良传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惧挫折,努力奋斗,敢于挑战,勇于实践,在失败者成长,在挫折中前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井冈山精神指引下的大学生挫折教育

下一篇: 井冈山精神指引下的大学生挫折教育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