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演“与课堂相结合
1、将“表演“与课堂相结合的含义就是由老师和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表发出该节课程中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这种方式可以老师、学生、课本三者相结合,在愉快的气氛当中完成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具体办法可以是小品、情景剧、短剧等。小品是一种即兴的,娱乐性质的艺术表达,在欢快简洁的台词中富含着深刻的道理,这种艺术形式非常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例如,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有一个章节需要讲到”人际交往关系“。以往的教学方式大多采取说教的模式,灌输给学生相关概念。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我们设计创作了《妈妈觉得你冷》的小品。主要讲述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妈妈和孩子的冲突,最终通过调节,妈妈领会到了孩子的想法,孩子理解到了妈妈的期盼与不易。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感受到大家的认同,同时,在欢乐的学习气氛中使学生更充分的理解到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情景剧和小品相似,都是在课堂上以演绎角色的方式展示出课本中的道理。短剧相比较前两者比较复杂,但是效果更好。短剧是由老师设置主题,学生在课堂之外,由多人一组共同完成的视频短片。组内人员分工明确,有演员,编剧,录像,剪辑等。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情景短剧的拍摄,并且校领导会参与评奖。在校领导的大力推崇之下,学生和老师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学生们看着”自己的故事“也是感触颇多。
(二)将辩论赛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辩论赛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辩论赛中,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见解,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学生们在合作,对抗,激烈的环境中完成了对于课堂知识的思考,实现了课堂价值,完成了自我肯定。这种辩论形式的锻炼,对于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精神,临场发挥能力,认识与表达相结合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辩论赛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辅助者。这也为我们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比赛的过程激烈与否取决于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在紧张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如何不破坏激烈的辩论氛围并保证课堂的稳定,需要老师对拥有强大的控场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辩论赛的主题要引人入胜,要抓住时事,结合网络热点话题,不能一边倒,要有思辨空间。例如,面对国家主权问题—香港问题就没有辩论的空间。教师需要掌握辩题的矛盾聚焦点,拥有强烈的矛盾,辩题才能辩的起来,辩的激烈,学生们在过程中才可以学习到更多深层次的东西。辩题内容上最好与现实相结合,不要过分偏重学术理论。
辩论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教学设计。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当下时政热点设计辩题,使辩题具有可辩性。同时对班级同学按照学生特点进行分组,使各组水平平均。最后要进行相应的课后辅导,保证各组辩论的主线不跑偏,辩论的思想不偏激。2、课堂辩论。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辩论的效果好不好,教育的目的能不能达到都在课堂辩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学生情绪,做好一旦有过激行为或者不当言论出现的准备。同时也要做好冷场的准备,出现冷场要及时引导并提出新的问题。保证辩论的有效进行。3、评价总结。在辩论过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教师评价可以由课前准备、语言表达、临场应变、团队合作等几部分组成。这个过程尤为重要,虽然是课堂,但是学生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关系,辩论的胜负可以加强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校外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教育目的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高校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要把教学内容带入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多参加校外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投身于社会,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内容于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这种矛盾的变化深刻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内涵,并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过程中的问题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师在学生接触社会,离开校园的时候可以做出相应的记录,根据这些实实在在的调研可以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并反馈给学生。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同时又在实践中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讲到第七章大学生挫折应对以及压力管理的时候,笔者的老师就联系了当地的残联,并组织了一场篮球赛,这场篮球赛的参赛队员由一群聋哑人。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比赛,相比于正常人,他们失去了听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在场上他们更加专注,更渴望得到胜利。经过这次比赛,笔者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面对得挫折与磨难,你要笑着面对挑战,专心你眼前的事并做好它。
开展校外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主观世界。这种方式相比于课堂内灌输式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高校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思想,树立积极正面的主线,明确道德红线,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