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议“微调研”教学方法的中介意义
 
更新日期:2020-06-17   来源:   浏览次数:22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探索都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实效性的重要抓手。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方法模式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探索都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方法模式虽然很多,但基本思路大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压缩教师讲授的时间,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实践性、互动性,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案例教学、视频观赏,等等。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的确能增强学生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度、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研究性、实践性、互动性等,但这些课堂教学活动都存在远离现实生活的问题,虽然大部分案例或视频的内容、互动讨论的话题都来自实际生活,对学生来说毕竟是间接的,缺乏实质性的参与感和触动心灵的体验。

实践教学方面如湖南大学将“移动思政课堂”搬到乡村地头、温州大学在校内开展知识竞赛与风采大赛活动[8]、河北大学入选“2015高等教育十大关键词”的“微电影教学法”[9]、河北经贸大学“六化合一”的“项目教学法”、安庆师范学院(现在的安庆师范大学)在校园内开辟建设一站式学生事务综合服务平台——学生服务大厅,让学生体验服务,等等。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实效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的理解,都有很好的效果,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但大多与课堂理论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主要表现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间空间的分离,全校范围统一组织的活动大多在寒暑假、课外、校外,师生互动的时间空间远离课堂;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方法关联松散,虽然每个活动都有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但大多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与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惑很难直接关联,这类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有思政课教师的参与,但由于与课程教学班关联松散,方法指导和训练较难实施。

这两方面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给人彼此脱节的感觉,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才能促成两者的无缝对接。

“微调研”是否具备这种中介过渡的功能呢?上述方法和体验效果足以对此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要而言之,“微调研”能克服上述两方面脱节的问题。一方面,学生与实际生活有实质性的参与和体验,其实践性要强于没有直接参与体验的案例、视频、讨论等课堂教学,但其实践参与度及深入实际的范围都弱于上述课程教学之外宏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微调研”与课堂理论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困惑紧密联系,与学生课程学习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关联度均高于上述宏观社会实践活动,但其方法的实证性又与课堂讲授明显不同。这两方面的特征使其具备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过渡、相互融合的中介意义,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具有较好的补充辅助作用,学生不仅能实时及时地从自己贴近的实际生活中获得理论知识的深化、强化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转变,而且能具体而微地获得对社会现实的直接认知和实质性体验,还能获得实证求知求证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议“微调研”教学方法的中介意义

下一篇: 浅议“微调研”教学方法的中介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