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是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的新人才教育模式[8]。“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接受工程环境的熏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工程体验。
“卓越计划”的典型特点是校企对接,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高校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不能胜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校企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弥补高校在实践教育方面的不足,而且能够结合高校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所具有的实践资源和环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1、准确定位,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作为用人单位,企业不仅了解本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且更加清楚目前高校工科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存在的不足。因此,校企深度合作,企业方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和改进的建议,而且能够参与并且推动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2、双师教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尽管高校拥有为数众多的工科教师,但高校教师缺乏相应的工程经历和实践经验。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各种工程活动、面对各种工程问题、提出各种工程方案、需要各种工程创新,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因此,将这些企业工程领域的专家与高校工科教师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形成优势互补,确保“卓越计划”完成质量。
3、先进设备,赢在行业发展的前沿 高校的实验室和GMP实训中心用于学生实验、实训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企业脱节的现象,而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拥有最先进的生产线、制药设备和制造技术,因此,校企深度合作,将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快速成为 “上手快、留得住”的卓越制药工程师。
4、身临其境,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离不开企业真实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虽然我校在校内建立GMP实训中心以满足工科教育的需要,但是与企业所能提供的系统全面、功能完备的真实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环境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下培养卓越工程师是世界各国工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也是“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