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是明代家,是赣鄱中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多部医学著作中均阐述了治未病即预防医学的思想,并身体力行。龚氏认为,医者应首先树立起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终身热衷于此。其在传播医学知识、宣传预防医学思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医著中载有许多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对于出现发病先兆的疾病, 医家应积极予以指导,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赣鄱诸多医家强调从饮食、心理方面调养身体;龚廷贤提出预防传染病的方式:切断传播途径使他人不病,并推荐空气消毒、环境熏蒸、口服屠苏酒等方式对瘟疫进行预防;重视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养生方法的传播,这些预防的思想目前依然实用,对疾病的预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均有体现。
1、重视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养生方法的传播
龚廷贤是赣鄱中医的代表人物,其很多的医学思想与当代的预防一些思想不谋而合。如龚氏重视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养生方法的传播。而该医学思想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高度契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第一项重大行动为: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占到60%。健康中国行动主要指标中明确提出:倡导个人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2022年达到90%,2030年达到100%。
2、通过饮食等方面的调养“保其元气”
《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赣鄱医家也推崇“药补不如食补”,主张通过合理饮食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龚信《古今医鉴》说“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说“人道至要,饮食以节为主,滋味以淡为主”,“节饮食,调理有则,过之伤神,太饱难克”,在《寿世保元》中说:“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和而遂颐养也。”龚廷贤认为:如果人们平时能够通过饮食等方面的调养“保其元气”, 则“百邪不能奸, 百病无由作矣”。其所著《药性歌括400味》一书多次再版,记述亦药亦食之品400味,传播食疗防病知识。龚居中在养生专著《福寿丹书》中说:“太饿伤脾,太饱伤气,盖脾籍于谷,饥则水谷自运而脾虚,气转于脾,饱则脾以食充而塞气。”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说:“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第二项重大行动为“合理膳食行动”,指出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并将“合理膳食”细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如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500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及以上、每周25种以上的食物。日常用餐时宜细嚼慢咽,保持心情平和,食不过量,但也要注意避免因过度节食影响必要营养素摄入。这充分说明目前制定的诸多健康政策均能追寻到中医文化的影子,而赣鄱中医文化是中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
3、注意个人修养、调节身心健康,以防病治病
明代朱权倡导养生首当从心,并开设养心方。他认为“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由舍本逐末,不穷根源而攻其流。”其认为:若心中妄念不除,则心中不宁,气血不和,百病由生。倡导养生首当从心,并开设养心方。示以“保和汤”:“思无邪,行好事,莫欺心,行方便,守本分,莫嫉妒,除狡诈,务诚实,顺天道,知命限,清心,寡欲,忍耐,柔顺,谦和,知足,廉谨,存仁,节俭,处中,戒杀,戒怒,戒暴,戒贪,慎笃,知机,保爱,恬退,守静,阴陟。”以上调心法共30个方面。又制“六字法”:“忍”“方便”“依本分”,时时践行。龚廷贤在《鲁府禁方》中记有“喜怒偏执”、“忘义取利”等人之百病;“思无邪僻”、“行宽心和”等医之百药以及“延年二十箴”“劝世百箴”等歌诀, 劝诫人们平素应注意个人修养、调节身心健康,以防病治病。告诉世人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处世方式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第五项重大行动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指出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具体指标有: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达到7-8小时, 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倡导养德养生理念,保持中和之道,提高心理复原力;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蕴含在赣鄱中医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