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虚拟文化动画短片系列》由5部动画短片组成,分别为《到故宫找想象力》、《到故宫找新鲜》、《到故宫找流行》、《到故宫找惊喜》和《到故宫找美梦》。藉由象牙球、翠玉白菜、毛公鼎、核雕小舟、转心瓶5件广为大众熟知的经典文物,期盼人们来到故宫。为了拓展故宫的国际知名度和传播力,5部短片率先在华航飞机上播映,随后在各大公共场合播出,好评如潮。
《到故宫找想象力:象牙球》,影片伊始为一段完整的象牙,随后一只白色虫悄然而至,使出鬼斧神工,切断、雕琢,顷刻间即完成了雕刻,精美绝伦的象牙球便呈现眼前。一瓢虫飞至旁边,小白虫遂追逐瓢虫,伴随激烈的电子乐节奏展开了一段紧张的追逐戏,由外及里穿梭于象牙球的内部,层岚叠嶂、灵动细腻、别有洞天、意象万千、精彩纷呈,宛如华丽的宫廷建筑,让观众可以一探内部细节,最后白虫奋力举起象牙球旋转将瓢虫赶出,影片充满无限想象力,同时全方位无死角的为观众呈现了古人精湛绝伦的雕刻工艺。
《到故宫找新鲜:翠玉白菜》,影片开端以自然中鲜绿的真实白菜特写展开,白菜晶莹透亮、鲜翠欲滴,呈现自然本质的淳美,背景音乐为著名歌剧《茶花女》,以烘托高雅的气质。接着一只螽斯被白菜吸引,环绕其上,随后一群螽斯蜂拥而至,快速飞行的嗖嗖声、碰撞声不绝于耳,突然画面黑屏,音乐声戛然而止,让观众不明所以,激发好奇,接着伴随镜头的渐次拉远,可见翠玉白菜的文物立于玻璃展柜中央,许多螽斯则落到展柜侧边,仅剩最后一只正奋力飞翔,缓慢滑落到翠玉白菜上,并转换为文物中所刻画的螽斯。群螽斯望鲜而来,甚至不惜舍身而去,夸张幽默的戏剧张力,实物与文物的巧妙结合,透过巧妙的隐喻和形象的视觉将翠玉白菜的色泽质感充分演绎。
《到故宫找流行:毛公鼎》,以墙上老照片和架上经典物件的特写为开端,唱片机里怀旧的台语歌声萦绕整个空间,将怀旧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此时,传来断断续续的“嗤嗤!”声,外国青年的赤裸背部与刺青老师傅的手部特写入画,伴随镜头后移,方知刺青的图案竟然是古代铭文,随之镜头从外国青年背部往上移,为《毛公鼎》的铭文投影,而后铭文投影转换至《毛公鼎》内部,使观众可以一窥其全貌。将古代铭文与时下流行的次文化结合,透过外国青年的刺青,使之生机重现。
《到故宫找惊喜:雕橄榄核舟》,影片以贝多芬的柯里奥兰序曲为背景音乐,随着观光客在大型佛像展品及其他展柜前发出的惊叹声,音乐节奏默契配合,营造了良好的情境,让观众的情绪亦随之被激发。当来到《核雕小舟》展柜时,观光客未见巨作疑惑离去,唯有可爱的男孩双手扶展柜,聚精会神,发出惊呼声,吸引观光客返回驻足一探究竟,遂发出惊呼声,同时镜头移至展柜中心,精巧的微雕橄榄核舟才被呈现,方寸之间人物各具其态,船的结构合理细致,尽显巧设精工。
《到故宫找美梦:转心瓶》,用手转动转心瓶,游鱼图案吸引了小猫的注意力,在小猫美梦的想象中,金鱼与水草复活,在梦幻的场景中与小猫互动,金鱼环绕在它周围,美梦一般,富于想象,最后场景转变为瓷器彩绘的画面,回到转心瓶。透过小猫的亦真亦幻的情景,展现转心瓶瓷画的栩栩如生,打破虚拟与实境的边界,足现其精妙绝伦。
藉由上述5部短片可知,将台北故宫的经典文物以故事为串联,利用写实影像与动画结合,巧妙将静态文物赋予动态生命,正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所关注的,艺术如何保持其真实性,如何真实的再现现实世界,在“真实”中让观者可信。5部短片透过影视动画的虚拟展示系统克服了博物馆展示的限制,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将文物的特质及细节进行呈现,凸显文物的特质与想象空间,让观众在故事情景中加深对文物的认知与感受,增强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的传递与输出。
影像技术为普通受众带来了新的视觉世界,以视觉影像探索性的发掘,进而打破日常习惯的遮蔽性和麻木性,获得更多的观看经验和审美体验。桑塔格指出,“摄影制造了另外一种习惯性观看方式:既紧张又冷漠,既牵挂在心又超然独立;醉心于无价值的琐碎细节,纠缠于相互冲突的东西之中。但摄影的观看必须由不断地由新的震撼力来更新,无论在主题还是技术上,以便给人以突破平庸想象力的印象。”[]影像技术运用于故宫文物的表达与传播,赋予了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经验,运用影像拍摄和动画结合,将真实事物与虚拟现实进行连接,将人们的视觉经验带入全新的领域——虚拟现实世界,以致让观众在观影中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在“真实”的超现实性中体验到视觉的新颖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