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数字科技技术的发展,透过动画虚拟展示,让古代文物可以走进当代。台北故宫囿于藏品的珍贵,在现场观看虽然可以近距离观摩部分细节,然而依然不可避免有距离感。近几年,面对博物馆互动、体验,以观众为主的新趋势,台北故宫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文物展示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再现传奇——故宫VR艺术体验》由台北故宫与HTC联合打造,包括《自叙帖》、《清明上河图》、《鹊华秋色图》等与VR技术结合,自2015年陆续在VIVE平台开发VR艺术作品,并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内特设VR体验区,观众可在网络及现场预约体验时间,旨在营造虚拟实境体验,让观众能可观、可游、可玩。
《自叙心境VR》以唐代书法名家怀素狂草名作《自叙帖》为创作来源,怀素的《自叙帖》如行云流水、强劲有力、圆转流畅、线条飞动、笔下生风,刚健与柔美兼具。将怀素的书法透过数字技术建构虚拟世界,观赏者戴上头盔,即将自己置身其中,书法字体倏忽间如同曲折盘绕的龙、蛇,随即又转变为疾风劲雨,配合舞者凌波曼舞于缥缈水云间,以舞蹈的流动婉转映衬怀素书法的速度和力度,二者相映成趣。观赏者可藉由手中的虚拟毛笔,题写书法,深度体验怀素狂草的率性与激情。藉由不同媒介素材交叠构筑出奇幻的文化视界,妙处横生,意蕴悠长,虚境与实境不停转译,历史的空间与当下的时间交融合一,虚拟实境开创了全新的文化艺术美学体验。
《神游幻境VR》,发想自宋末元初著名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作者将鹊山和华不注山分置画面左右,遥遥相望,中景、近景为平川洲渚,红树芦荻,屋舍若现,构图布置得宜,用笔疏朗有致,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苍秀,清远自然,作者以精湛的笔墨诠释了即达放逸的山水意境。 此件VR作品运用了专门研发的水墨画勾边技术,将国画中的景物转化为三维空间,当观赏者体验时,宛如进入到实境,古木参天,三两屋舍掩映其间,河水绵延,劳作的人们悠然自得。观赏者可以随心所欲在画中世界或闲庭信步,或驻足观望,甚至可以步入小屋一窥其貌,也可以在古黄河渠道中泛舟,互动性使观者可以深度体验古人览画神游的心境。
《清明上河图VR》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将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汴京)的城市风貌和人们生活状况,繁荣市景表现得淋漓尽致。VR作品将平面景物用三维数字技术进行转化,观赏者可以亲临感受宋代市井人物的生活百态,宛如置身一繁华的古代闹市,房屋、城楼等各具特色,不同阶层的市民或买卖商品,或交谈甚欢,或观戏赏乐,繁华景象,目不暇接。为了增强互动体验,特设了虹桥市集、野台戏、金兰居餐厅等互动环节。虹桥市集: 虹桥是河运与陆路交会之处,观者需学习撑船技能,帮助船只过桥;野台戏: 取材自三国演义的名剧“凤仪亭”,玩家唯有帮演员正确着装后,表演才会开始;金兰居餐厅: 位于城门口的金兰居,是宴客的首选,跑堂今日人手不足,观者得帮忙点菜上菜。除此之外,还有帮忙寻找不同人物等互动体验,游于其间,互动交流,让观者完全沉浸于北宋的时空中,体验风俗人情,感悟社会景致。
《再现传奇-VR艺术体验》将博物馆艺术与VR虚拟实境相结合,打造新型态展览体验,展览好评如潮,获得了美国GLAMi Awards荣誉奖。在传统西方思维中,主题与客体是两个对立观念,Langer(1957)在《Problems of Art》中提到,任何艺术都是一种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主观真实的客观呈现。艺术家个人的喜怒哀乐系主观的情感,其他人无法捉摸,而观众可以从作品中尝试去解读艺术家想表达的意境,但也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去探知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联系[],而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实现了互动美学。美国数字艺术先驱Lovejoy(1997)指出,在网络空间里,使用者可以更进一步将处理过的资讯传递给其他人,达到即时、互动的效果[]。Keifer-Boyd(2001)指出,藉由数字科技,设计沟通可以超越线性,甚至可以超越双向的循环[]。
藉由数字化重构,即借助数字化设计在尊重物理形式的基础上表现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王晓煜、杨丽,2018)[]。混合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建可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获得更好的沉浸感(张凤军等,2016)[]。而伴随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藉由电脑和AR、VR等科技,可以创造出更具真实感的视觉作品,应可以与观众形成互动,真实与虚幻的边界愈发模糊。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消解了虚拟与真实的边界,真假难辨的虚拟世界,及时互动的现场体验,极大提升了观赏者的主观参与感,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种种禁忌,继而导致了一种虚无主义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