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理论通过外部主动向特定对象灌输,从而帮助灌输对象理解并掌握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指导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率先提出灌输概念,后经由考茨基、列宁等对灌输理论的系统阐释,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思想掌握群众”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将灌输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灌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灌输”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而“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作为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一论断旗帜鲜明的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终旨趣与依归。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需要努力将主流意识形态向社会成员进行宣传灌输,促使全体社会成员认可当前的基本制度和基本价值,形成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以此支配日常的思想和行动” 。如同“正确的政治观点不可能在人民群众中自发地产生,要靠思想教育,要靠我们的党、政、工、团联合起来,不断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等错误观点” 一样,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切先进理论,在面对她的受教育对象群体中,是难以自发产生的。历史和实践都曾证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政治的灌输极端重要。高校工作者要树立“学生从到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治觉悟,将思想政治灌输融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全过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对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灌输,确保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党对高校工作的绝对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等方面极为重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7.9小时。同时,报告指出,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占网民整体的27.2%。作为深度嵌入互联网发展的网络原住民,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养成、人际交往、视野拓展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主动占领网络空间,利用网络进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灌输已经是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