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教育资助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更新日期:2020-06-24   来源:   浏览次数:15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建国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建国初期,为帮助广大工农子弟、家境贫寒学生顺利完成学

 
 建国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建国初期,为帮助广大工农子弟、家境贫寒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人才,人民政府在高校中实行免费人民助学金制度,为今天的教育资助工作奠定基础。伴随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单一助学金模式的局限性不断显现,国家对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包办过多,不利于鼓励先进和调动广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如何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一种行之有效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以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自我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资助工作的重点之一。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1987年原国家教委等相关部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在“精英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初步建立起奖学金制度和学生贷款制度。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也逐步推行,政府在教育资助工作中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体系,通过设立高校勤工助学基金,对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减免学杂费等方式,为保障家境贫寒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努力。2007年是我国教育资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国务院印发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开启我国学生教育资助工作新篇章的重要标志。意见出台以后,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规模逐年扩大,资助金额逐年增长,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2]。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构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时代特征的多元资助体系出发,研究新常态下教育资助体系的发展过程及特点,为今后丰富资助政策、健全资助制度、分配资助资金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保证资助工作初心的基础上,为提升各项政策和承担者的协同效用提供帮助,为资助研究工作由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奠定基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教育资助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下一篇: 教育资助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