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
【摘要】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依然存在,通胀失控风险正在上升,治理通货膨胀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分析了通账形成原因,提出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 通货膨胀 治理 经济 市场
governance of Inflation in China
[Abstract ]China's inflation problem persists, inflation risks are rising out of control, controlling inflation is currently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Chinese economy.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propose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China market economy inflation control
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依然严重,在通货膨胀率可能进一步上扬的压力下,治理通货是重要任务,稳增长防通胀调结构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一、通胀严重时会产生哪些危害
1 .货币信任危机。纸币不像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而且稀少。只不过是信用符号。原来对应的有等价黄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中国究竟发行了多少纸币,需要发行多少纸币,谁对发行量进行执行和控制,几乎形同虚设。人民会对这种货币失去信任。一旦不愿持有某一种纸币,把纸币纷纷换成黄金或他国货币时,就会引发大量社会危机。
2.持有金融财富人的财富减少。直接或间接持有现金的人是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暂时以纸币形式储存,当币值稳定自己财富不会缩水,通胀使自己很难以付出的劳动成果换回等量纸币,会造成很大的不公和惶恐。
3. 投机忽悠者更疯狂。由于通胀的现实和预期的存在,人们发现直接或变相购买资产,不用辛苦劳动都能获得纸面财富,于是房价,股价,期货产品不断上涨,做实业的发现没有投机人挣钱,踏踏实实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会举债来进行投机贸易。最终这个社会的可以直接消费的产品越来越少。
4. 造成市场短期需求旺盛的假象。投放的大量货币放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的产品会供不应求,关联产品需求也很旺盛,短期投入了大量的钱到铁公基,就造成了钢铁的需求,水泥的需求的增加,就需要更多的人和投入投到这个行业,一旦产能短时间的过大,就会造成这类行业短期繁荣,过后倒闭,但很多从事这类行业的人短期很快的挣到很多的钱,催生了其他消费行业的火暴,通过世博会,奥运会,亚运会,也像市场注入了很多的纸币和需求。人们发现干什么都似乎很挣钱,大量的高档消费场所不断的涌现。但随着投入的结束,挣钱难度不断增加,消费也会降低,就会有很多的企业倒闭,就会造成大量的失业。
5 .造成市场经济的度量尺失准。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是按合同办事。但签的合同都是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由于通胀,使度量价值的标尺币值在不断的变化,使很多合同都成为了废纸,原来在币值稳定情况下是公平交易,是双赢的,币值不稳会造成利益分配不公,不毁约由于原材料和劳工成本的上升就按合同供应就亏钱,消费场所不涨价就亏本涨价有人不涨就会造成恶性竞争。不涨工资员工不满意,涨工资老板亏本。当大家囤积时造成需求忽高忽低,一会供不应求,一会供应过剩,还有库存物流费用,造成供给产品的种类不均衡,最终遭成正常的产能破坏。
二、通胀原因分析##end##
今年各地都在大量卖地。卖地收入的前8个城市总计近6000亿,那么全国估计会达到6万亿,近十年的卖地收入估计会有能20万亿,地价高又推动房价高,和租金价格的增高。
由于产业政策,房地产长期霸占支柱地位,由于房地产在垄断的暴利效应下,地产开发商大规模集中介入房产开发项目,这拉高了建材价格、劳动力价格、吸引大量其他行业的资金介入造成其他行业的失血,由房价泡沫带来的地租式通胀、产业空心化,已经成为拉升物价不断攀升的重要力量。还有垄断的石油,电信,电,烟,等行业,煤,矿石等资本市场,人为的控制供给量,由于垄断没有市场竞争,它们控制供给,又是生产生活的必须品,通过垄断造成物价上涨。随着大量企业逃离实业,一方面不少民间资本以热钱形式游离于资产市场,不断炒高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制造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社会总供给趋于缩减。成本推升和供给减少,两个因素叠加,使通胀形势更为严峻。
金融危机出口拉不动,各级政府项目的摊子在反危机时期最大限度地被铺开,拼命扩大铁、公、地(铁)等基建项目投资,铁路和其他国有企业也趁机大举借贷,导致各商业银行几乎无任何节制地向国有部门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增放贷款,这是近两年中国经济体内广义货币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银行信贷规模净增9.59万亿,同比增长32.99%;2010年全年又新增贷款7.95万亿元。两年全国银行信贷规模就总共增加17.54万亿,比19.5万亿“内生货币”数量只差不到两万亿。即使用央行给出的17.54万亿贷款规模,也差不多是2009年中国GDP总量的一半了。政府大规模投资只会扩大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创造更多的流动性。即使中央政府不允许地方融资平台银行借贷,地方政府也会通过发行城投债等其他金融工具来对投资项目融资,而这将与商业银行信贷增加一样,在经济循环过程中创生更多广义货币。这些项目很多效率低下。当政府政策要退出时,货币政策就陷入两难。最终宏观调控只能选择信贷额度配给制,优先保证已经铺开的在建项目的用款,这意味着私人部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实质性的挤压。
资金缺乏,利润减少,中国大部分企业(央企或国企除外)保持正常的实际利润率越来越困难,(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仍然在高位运行,这从反面可以说明企业利润率一定是越来越低了)。为了获得平均的或一般的利润率,大多数企业的惟一选择也是合理的选择就是涨价。从原料产业开始,一直到最终产品和服务业,都是如此。融资困难,经营艰难,中小企业出现停产倒闭潮,失业人数在增加。
三、治理通胀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是造成的通货膨胀基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投向偏爱大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基础建设,降低货币效率拉高物价成了通货膨胀的推手。目前新兴国家经济体增长过快也是一大问题,这也是它们的脆弱性之一。不少新兴经济体都存在通胀,且信贷增长太快,出现了资产泡沫,资产的泡沫和产品服务的通胀,都是新兴市场的许多政策造成的。
眼下的事实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困难甚至有大批破产关门。假如政府并不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是将这些资金想办法用于帮助企业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只要企业的利润率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那么企业涨价的动力与动能才会逐步降低,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通胀的基础动因。
货币政策既要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又要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中国经济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货币政策工具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尤其是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经济中的矛盾正在不断积累和强化。房价及CPI指数越调越高。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方面还是要增加供应,满足消费。另一方面就是国家明确政策导向,就是强有力的破除市场垄断,放开市场竟争,减税让利,引入行业的竞争机制。
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巨大变化是怎么来的?是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忘记这个,就是忘了根本。
参考文献
[1]钱雪云.治理通胀路在何方?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