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以村级党组织为组成之一的乡村治理能力强弱会受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及其引领力、凝聚力、发展力、战斗力强弱的影响。这是由于,村级党组织聚集和吸纳了乡村社会中各方面的先进分子,也最具组织力和影响力,是村级区域内社会治理的核心和乡村基层治理的关键网络节点。因此,村级党组织人才队伍现状主要包括村级党组织的人员构成、制度建设和人才拓展、挖掘与储备能力等方面。
长期以来,党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都特别强调村级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问题。一方面,通过支部标准化建设,村级党组织的办公条件、议事章程、工作规矩、学习设施等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另一方面,围绕乡村中心工作,服务乡村发展大局,上级组织也选派了优秀人才来充实和加强村级党组织的人员建设,比如由乡镇副书记副乡镇长兼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队长等。但囿于乡村情况的复杂性,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一般多由本村有威望、有经验的老党员担任,这样也便于协调村民之间的各种利益矛盾,保障村务稳定运行。但随着时代变化,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年龄相对较大、学历相对较低带来的发展引领力不足问题也开始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欠发达乡村,村级党组织承担的谋发展、保稳定的工作压力很大,这就对负责人的威望、年龄、经验、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来观察,村级党组织要建好建强,就必须真正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做出新的改善。也就是要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发展,并以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作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的目标导向。
当前,不少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结构面临着新老更替、人才储备不足、作用发挥不大等难题。概略地说,不少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现状都可概括为“四难三低”。“四难”即“支部书记难选、班子难配、新党员难发展、村级活动缺乏经费难开展”;“三低”即支部凝聚力低、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低、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频率低。具体来说,这一现状又表现为:第一,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的年龄老化,能力不突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也不是很到位。第二,村支部书记作为全村发展的“领头羊”,很难跟得上时代发展;村干部也存在见识少、视野窄,不熟悉党务,思想解放不够,工作方法简单等不足,笔者曾访谈过的一位西部欠发达乡镇组织委员说道:“村干部老龄化严重、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敢担当,得过且过,坐等靠要,应付了事;在思维方式上、工作方法上、谋划布局上明显落后。村级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确实有待提升。”第三,联系群众的渠道有待进一步通畅,还需多想办法调动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共谋发展的积极性。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了村级党组织为村民谋发展谋福利的能力,从而使得村党组织的工作能力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矛盾。第四,村级人才储备不足,村党组织可谓是“后继乏人”。
笔者今年在G省Q市所进行的欠发达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调研结果部分支持了上述判断。从调研到的情况来看,当前,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学历结构基本呈现为中学以下+大中专的基本格局;年龄结构基本为45岁以上与30-45岁之间的老中组合,较少有20-30岁之间的青年参与村级组织工作。大多数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教育学习、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的频率较为一般,基本都是按照上级要求的硬性规定来应对完成。所有村党组织基本上都形成了完备的议事程序,但能严格执行不多。村党组织开展的全村性活动主要是村务大会和党员集体政治学习,其次是各种由村民参与的文体活动,两者基本占到村级活动的80%以上;村党组织较少进行“致富经”传帮带,新科技手段的引进、推介和学习等活动,主要原因是很难组织到合适的人来宣讲和学习。同时,村级党组织对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有成等村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一般。从村级党组织的人才振兴来看,掌握农村产业发展急需技术的技术人才和有敏锐市场意识的经营人才,有较好道德人设和威望的乡贤,及其有一定学历和知识水平的知识型人才,是当前推动乡村治理有效提升所急需的人才类型。就此而言,当前的村级党组织的人才振兴需求趋近于短期性和实利性。
推进村级党组织人才振兴的重要理路之一是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向心力。这就要求,一方面是要积极响应、落实和用好中央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利好政策,特别是今年初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立足新时代、新任务背景下,强调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具有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大局,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这也成为了“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基本遵循”。2019年的中央一号也文件明确指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