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师对技术认识不足、技术能力欠缺、学习途径较为单一、缺少环境支持等情况,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认知
1. 充分认识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必要性。教师应提高对技术的认知,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目前数字化、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使计算机从最初辅助的地位,到常态化、学习常备工具,作为课堂教学生物链中的一环,信息技术必须得与其他要素合作、融合、配合工作,才能在教学上发挥其角色功能。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提高认识,认同信息化教学理念,强化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技能在英语课堂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进行信息化资源整合,成为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外语教学的主力军,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升TPACK教学能力。
2. 教师要增强信念,转变角色,迎接变革。教师TPACK的发展以其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为前提,而知识的积累依赖于教师内在发展驱动力。因此,教师要增强技术和课堂融合的信念,积极参与学习,获得技术支持,探索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整合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增强信念,建构个人知识体系。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知识结构,将外化的教学技术知识逐步内化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协作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主动迎接教学变革和挑战。
(二)开展师资培训
1. 开展教学理念培训。要提高教师TPACK水平,观念更新比信息技术培养更为重要,如果不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再多的培训也带不来教学的实质性变革。教师要从自身改变理念,学校也应开展相应的培训。一是邀请名师到疆交流,让广大教师不断受到课堂变革的触动,进而转变理念。二是开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师发展培训,设计对教师进行转变理念的培训课程和方案,培训的关注点要从外部干预转为教师自身的意义建构,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三是鼓励教师走出去,开展交流学习和短期培训,以学促变。
2. 进行技术知识培训。学校要开展持续性的校本信息化技术培训,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设计与实施、多模态教学方式的融合、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教学绩效评估等内容纳入培训之中。教师借助于具体情境提高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设计提升技术知识,促进专业发展,稳步提升TPACK水平。
3. 注重技术融合培训。掌握技术知识并不等同于具备了将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的能力,技术培训必须跟大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应开展针对技术知识与英语教学知识的策略融合和情境融合培训,进行技术与课堂设计的整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使用、网络英语教学资源的搜索、评估和使用等培训,要聚焦英语教学资源、软件、平台、语料库,切实增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能力。
4. 关注教师协同培训。要注重发挥“教学情境”与“教师协同”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开展不同的TPACK培养方式。可设计针对不同技术背景、教学经验的教师培训,分新手入门、熟手培养和高手创新三个阶段,从理论、教学设计和技术整合应用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情境主题,开展教师TPACK协同培养工作。
5. 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入职前后培训,职前重点培养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职后培训关注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研究、技术辅助下的资源有效开发等实际操作层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