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有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更新日期:2022-10-27   来源:   浏览次数:5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场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关乎着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合格。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场所,它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为此,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旨在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攻坚战,进一步深化思政课在教学领域内的改革创新,着力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努力把高校思政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精品课程。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涉及诸多要素和环节。它是一项极为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笔者认为应当主要从夯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转换思政课教学话语,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等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四个正确认识”为根本任务,夯实思政课教学内容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内在灵魂

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和内在灵魂。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色彩浓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政课要注重强化大学生的“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精辟论述,立足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审视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并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为夯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逻辑思路和现实要求。

1. 认清国际形势,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法国哲学家孔迪亚克的学生托拉西在《意识形态原理》中最早提出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但众所周知,意识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之上,并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紧密联系的。作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与我国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但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一方面,以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多元文化思潮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包围和渗透,使得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大潮流中,我国在经济领域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国际上话语体系仍处于“有理说不出”的困境中。在此种情况下,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帮助大学生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着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2]

2. 强化国情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路径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逐步淬炼出来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引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保证,它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基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标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强化国情教育,就是要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和艰苦卓绝的斗争而来的,它蕴含着必然的历史逻辑和深刻的理论逻辑。

3. 明确时代使命,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它承载着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美好夙愿和强烈期盼。“中国梦”深刻描绘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主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明天。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中国梦”从词义上看,它首先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青年大学生坚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理想抱负,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注重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用中国梦来指引大学生一生的成长成才,将个人梦、青春梦与国家梦融为一体,进而鼓舞青年大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4.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3] 从内部结构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三个层面的涵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主导价值观,蕴含了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诉求,是党和国家始终奉为圭臬的价值理念,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社会理想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反映了每个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由此可见,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的基本细胞,只有每个人得以诚信守法,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而高校思政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场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高校思政课本应承担的理论职责,也是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坚持以“三位一体”为目标导向,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逻辑支撑

教学模式,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逻辑支撑。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好地诠释。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或是教师唱“独角戏”,或是“填鸭式”教学,忽视了课外实践教学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课堂的吸引力降低,教学效果欠佳。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试点探索,鼓励创新教学模式”[4]的新要求。目前,由国外教育界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以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增设网络在线课堂教学和创新实践课堂教学 “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为导向,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轴心,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开展交流讨论结合起来,辩证地“扬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内容满堂灌”的单向灌输为主,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形成空洞、枯燥、无意义的主观印象,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引入“专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理念,运用背景透视、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观看视频、即时发言等方法,形成分类研究、分组探讨、现场质疑、情境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工合作、团队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诉求和思想动态,真正做到为学生释疑解惑,而且有助于拓展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广度和理论深度,推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增设网络在线课堂模式。2016年7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任务,要求建设一批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小规模授课课程和互联网移动课堂。由此可见,在“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搭建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合理安排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模块,使学生能够在网络在线课堂上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以其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教学形式的新颖多样、学习方式的方便快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在线小规模授课课程,是“后 MOOC 阶段”的新型课程模式,它把MOOC教学理念和小班教学、微课程教学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SPOC教学模式。SPOC教学模式,“既可发挥 SPOC 教学小班化、专一化等线上学习优势,又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与研讨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5]

第三,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也是理论“内化”与“外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建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须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在线课堂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知行合一。完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应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积极组织各类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学习研讨活动和优秀影视作品赏析等校内实践活动和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科技创意园、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校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力。其次,进行实践教学还需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文化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积极构建知识、价值、行为三者相统一的目标导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三、把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理念,转换思政课教学话语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链接

教学话语,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纽带和有效链接。高校思政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有其特有的话语表达和话语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接地气的话语开展教育教学,青年大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和认可思政课的思想内容和政治观点。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话语脱离大学生的话语诉求,仅仅是教材知识的“搬运工”,课堂教学也只是单纯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从理论到理论,缺乏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不善于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生活话语和时代话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制约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 我们要深刻把握“事”“时”“势”这几个着力点,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话语转换为生活话语、时代话语和现实话语。

一是文本话语转换为“生活话语”,展现高校思政课的本真品味。思政课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其实践生活,指导生活实际。而生活是朴实简单的,将理论性较强的文本话语转换为“生活话语”,有助于学生的认可、接受和吸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运用生活化的话语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喻为“总开关”“总钥匙”,[7]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8]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喻为“空气”,[9]这些话语浅显易懂而又道理深刻,历经实践检验又别具风格。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话语,也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关切,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生活话语”深入浅出地解释教材上的文本话语,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接上地气,真正“落地”课堂教学。

二是学理话语转换为“时代话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生涩难懂的学理话语常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之感,让人感觉虚无缥缈,缺乏亲和力和亲近感。思政课的教学话语一定要立足当代,紧跟时代发展脉络,关注时代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学会运用“时代话语”开展教育教学,实现话语表达的与时俱进和话语使用的当代化。尤其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环境中诞生了海量的网络语言,思政课的教学话语要善于运用“95后”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网言网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如:“美丽中国”——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表达、“健康中国”—— 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话语表述、“平安中国”——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话语再现,以这样言简意赅的话语体系更有助于青年大学生认可,进而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是政策话语转换为“现实话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信服度。生硬的政策话语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难以抵达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话语还要结合世界新变局、社会新变革,适应社会情势的演进常态,实现刚性话语向柔性话语转化,政策话语向“现实话语”转化,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创新发展。“现实话语”强调思政课的教学话语不应仅仅是纯粹的理论论证、逻辑推理,而应当让马克思主义富有解释力,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对社会现实、社会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切勿让理论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或让学生觉得马克思主义是“没用的”假东西。只有简洁明快、实事求是的“现实话语”,学生才会觉得思政课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教学才会变成富有成效的“有用之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 .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 .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05(2).

[4]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2015-7-30.

[5] 罗九同,孙梦,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 MOOC 的创新研究: SPOC 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4(07): 18 -25.

[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7] 习近平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N].人民日报,2013-09-26(1).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上一篇: 有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 有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