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
 
更新日期:2020-07-03   来源:   浏览次数:38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由来已久,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之后在各个阶段它都有不同的发展形态,我们主要以学者钱理群在《现代文学三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由来已久,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之后在各个阶段它都有不同的发展形态,我们主要以学者钱理群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年代划分来谈论各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1.异军突起的20年代:独树一帜的“创造社”作家

五四前夕的中国面临着混乱的国内外局势,国际上帝国主义加紧了侵略我们的步伐,许多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在国内,军阀的统治导致了民不聊生的局面,加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得人们对现存的社会充满着怀疑。此时接受过西方思想文化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于是一些有志青年毅然决定改造我国国民的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但是一场运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理论来加以支撑,做它的指挥大旗,知识分子们已然认识到我们传统的文学理论不足以支撑这面大旗,无法肩负起他们所要给予它的责任,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思潮映入了他们的眼帘。

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既然是要反映中国的现实社会、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那么就应当用文学作品直白的表露出来,所以他们选择了现实主义思潮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开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鲁迅、叶圣陶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另外的一群人则吸收了浪漫主义的精髓,立志要为中国引入西方先进的浪漫主义之风。梁实秋是最早提出中国文学要吸收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学者,他在《中国现代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中分析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四个特征,虽然表述的并不够准确和恰切,但我们所应珍视的是他敏锐的洞察力与嗅觉——能够及时捕捉文坛中的新鲜之风。20年代浪漫主义创作的鼎盛当数“创造社”作家们的活动,他们以浪漫主义作为自己的创作方法,标榜着“为艺术”的口号而创作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时至今日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此外还有一支队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便是“新月诗社”的创作。他们遵循“和谐、共进、新月求新”的主观宗旨,崇尚主观情感,喜爱自然,注重的是灵魂的表达与美的诠释。代表人物有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浪漫主义的创作在20年代的文坛上大放异彩,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但在后期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作家们日益感到不能一味地囿于自我的小天地,而应该走出自我感情的局限,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去描写去抒发并期盼自己能够身体力行有所作为,浪漫主义渐趋被冷落。

2、理想抒情化的30年代:废名、沈从文的田园情调

30年代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走向了衰落,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时代的影响。1925年“五卅”惨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31年东北沦陷,面对这些家国仇恨,一向热心关注国家、社会的知识分子们无法忍受这样的事实,胸中的愤懑不平之感难以抑制,于是他们采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抒发这些感受,但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他们越来越感到浪漫主义叫喊的无力与空洞,因此他们开始转向。

“左”的文学思潮的影响。当时的中国文坛引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中国文学由“文学革命”走向了“革命文学”。在创作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目的的指引下,作家的世界观代替了创作上的方法论,表现个人、注重自我的内容受到了批判。

浪漫主义本体特征的缺失。个性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囿于个人的小天地、吟唱一己悲欢,这种倾向是极其封闭狭隘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背离了浪漫主义的本质。

但衰落并不意味着消亡,此时仍然有一些作家在继续着自己的浪漫主义创作,他们的创作在整体上呈现出理想化、抒情化的特征。这些作家深情赞颂着大自然,并将外在的美好与人的内心世界相映衬,体现人性的自然与优美。具体而言,沈从文的《边城》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情调,他始终关注人性、始终追求美,他深知自己所希望的人生形式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现实中自然、朴素的人性正日渐消失,所以在这些美好的背后又隐含了一丝忧伤、一丝心痛。废名选取源自生活的题材,着力刻画幽静的农村风物,显示平和的人性之美,注重的是小说的情趣与境界,这在他的作品《竹林的故事》《桃园》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

下一篇: 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