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更新日期:2020-07-03   来源:   浏览次数:21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小学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阶段,有助于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教育部统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

 
 小学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阶段,有助于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教育部统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从民族历史发展到民族血脉传承;从陶器的发明到四大发明的诞生;从楚辞到明清小说;从敦煌壁画到水墨丹青,无不渗透在教材里。但老师在教学中却一定程度地淡化的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教师忽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当前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本着得分的高分的理念将课堂的大量时间和重心放在了课本文本的分析与习题的讲解上,而忽略或者忽视了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和渗透。这样的教学是不理想的教学,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深度不足,广度也不够。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对于传统文化不够重视,没有将传统文化从文本中分离出来,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产生新的认识,才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软实力,维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们,才造就了国家的强盛。

(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弱

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弱,主要是受年龄因素和文化基础因素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理解能力也较弱,不能理解或将传统文化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上,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了,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钻研和学习。

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也有待提升。学生可能在理解课文本身的含义和意义方面,就有一些困难。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层知识的理解以及深入探索研究的方法则更为困难。在学生的课外读物中,有关于孔子、孟子、荀子等诸子百家的作品,但大都是关于他们的故事,而作品的含量不足,特别是原著的解读更少。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知道的少,理解更少,当前的现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引和引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下一篇: 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