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使命教育之基本原则
 
更新日期:2020-07-03   来源:   浏览次数:2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好思想的方向盘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鲜明提出坚持和加强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好思想的方向盘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鲜明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以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为指导,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定航程,行稳致远,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为青年人最远大的光荣使命。

坚持人民的观点,在实践中统一认知与行为

通过间接经验形成的认知是意识的初级阶段,在认识的前提下形成行为是意识高级阶段。在从认知到行为转化的过程中,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认知、深化认知、增强认同,内化于行并融为情感。实践是认知和行为交互作用的中介,是使命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意识的必要环节,也是将使命教育外化为行动,形成社会价值的必经之路。大学生的成长模式相对趋同和单一,从上学起,生活空间主要局限在家庭和学校,缺乏对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国家发展和历史传承等全面的了解,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能全面的认识。当代学生来源于人民,也应在实践中走向人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社会是个大舞台,坚持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感受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力量,形成内化自觉的使命感。

坚持高校主导作用与青年人主体地位相结合

青年人是使命教育成果的展现者,是实现历史使命的主力。青年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发扬是使命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使命教育中要遵循主体参与原则,尊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充分发挥青年学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命教育应是全社会参与的行为,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更是主要牵头者和责任人。在大学生社会角色和理性人格自我塑造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引导,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细致组织。导是学的前提,是为了在把控方向的前提下更好的学。学是导的目的,导的成果也将通过学来体现。

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使命教育的思想武装,能极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的使命意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运用现代科技文明并不冲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成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命教育既有历史的传承,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同样也一样要与时俱进,在和现代科技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展现生命力。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

使命教育中的显性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有计划组织实施的,正面、可视化的对教育主体进行公开教育的工作行为的统称,主要以正面宣讲的方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高校性与规范性。因此,显性教育是使命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正面战场”。显性教育的局限在于其教育内容相对教条、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参与性与体验感。隐性教育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教育活动,将教育理念、情感、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般滲透在受教者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对象通过熏陶,在不自知的状况下收到影响的教育过程。隐性教育是思性教育的良好补充,在显性教育课程中注重隐性渗透,在教育观念,教授方式、师生日常交流中实现隐性教育,同时兼顾好显性教育的理论性、严谨化、层次性,引导大学生的感性与理性的交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氛围熏陶人,构成完整的使命教育体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当代大学生使命教育之基本原则

下一篇: 浅谈当代大学生使命教育之基本原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