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更新日期:2020-07-09   来源:   浏览次数:3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乡村文化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下来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内容,包含自然风光、建筑风貌、民俗习惯、道德信仰、村规民约、家规族谱、节日

 
 乡村文化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下来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内容,包含自然风光、建筑风貌、民俗习惯、道德信仰、村规民约、家规族谱、节日技艺等诸多方面,通过情、景、音等方式进行传递和呈现。乡土文化渗透在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日常行为中自然流露出来,记载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记载着乡村生活的变化,既是整个乡村社会的存在形式,也是整个乡村社会的灵魂。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

中国的乡村是以地缘、血缘、姻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形态,乡村社会在中国社会中是一个基础性的、主体性的存在。我国乡村文明的存在远远先于城市文明,五千多年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是孕育中华文化的土壤,“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2]是中华文化的真实写照。

中华文化的很多伦理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和乡土文化是一致的。如乡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对土地和大自然的亲近感、敬畏感,在乡土文化中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观念是重要的价值取向,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也在传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不违农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充分展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仪规矩、传统习惯源自于乡村社会的日常礼仪,如维护氏族、家族关系中倡导的尊老敬贤伦理道德,睦邻友好、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夫妻关系等等。而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吃苦耐劳、勤奋踏实、任劳任怨等性格特质以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乡村社会长期稳定的环境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生长土壤,为中华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没有乡土文化的支撑,中华文化是失根的文化。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马克思在这里充分论述了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换句话说,乡土文化被认同、传承、保护和运用,就会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作用,可以推动产业、生态、组织等方面的建设,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活力源泉。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没有乡村文化,就没有乡村社会,更谈不上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回答了什么是乡村,展示了乡村的风貌,如果乡村文化走向衰落,或者被其他文明同化,乡村的形魂也将消失殆尽,最终走向直接的消亡。乡村文化渗透在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发展之中,在乡村政治组织建设、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生态文明都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力量源泉,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4]。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都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引领。一方面,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是通过不同方式激发对文化的记忆和理解,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增强乡村主体的归属感,从而提升乡村的精神文明风貌,促进良好乡风、民风、家风的形成,最终将建设乡村变成自主、自觉、自为的行为。另一方面,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保护、传承、创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思想道德建设对乡风文化进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将会得到充分的展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每一步任务的实施,都将是在乡村文化的价值引领下进行,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不可缺位的核心,将乡村文化放在重要的地位,乡村振兴才能够精准发力。

乡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归宿

我国的农村人口分布在全国不同的村庄中,也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城市当中,农村人口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乡村是他们的根,是最后的精神家园,乡村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体幸福感的获得,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对农民的精神情感而言有重要意义。

乡村对于农民来说,是生命的开始,乡村文化形成和发展于农民共同的生产生活动,乡村文化承载了农民最初的温情、幸福、纯粹、质朴、快乐。因此农民对乡村文化所体现的共同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风尚、行为规范有最普遍的认同。在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里,乡村具有最深沉的厚重感,乡村文化寄托了敦厚单纯的情感生活,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心里上都对乡村和乡村文化形成了天然而热爱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乡村文化影响甚至决定了农民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对于农民而言,乡村和乡村文化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乡村文化的振兴,是对农民精神世界的救赎,避免了农民精神家园的“失根”和心灵的失落。为了农民最后的精神家园不被摧毁,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为了激发广大农民积极向上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乡村文化振兴是关键性的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就不会在精神迷途中丧失热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