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化对国家意识的消解,家国情怀意识薄弱
当前,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交流与竞争并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不断凸现。目前的高校辅导员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获取信息极为便利,价值观念多元化,各种文化互相影响和融合的时代。虽然,从总体上来看,高校辅导员的价值观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仍有部分辅导员的只关注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体现为更加关注自我而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是从小接受来自不同价值观念的信息,不可避免地接受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的影响,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降低。
(二)缺乏对高校辅导员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缺乏对辅导员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当前,很多高校辅导员不仅拥有较高的学历,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然而,学术界对新时代下家国情怀的理论研究较少,许多高校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针对辅导员的家国情怀教育体系,且大部分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中并没有重点讲授有关家国情怀的理论知识。何谓“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是什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不重视家国情怀的理论教育,导致高校辅导员自身无法真正了解“家国情怀”的内在含义,无法对大学生开展正确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
(三)高校的家国情怀氛围淡薄
在大学校园里,西方文化强势渗透的影子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带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情人节、万圣节等西式节日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每到了西方节日,校园里就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然而,反观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家国情怀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体现。当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等来临时,却很少能在校园内掀起波澜。这种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得以看出其家国情怀的浅薄。究其原因,是高校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家国情怀文化氛围。在校园建设方面,部分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的宣传橱窗,普及家国情怀相关知识,或者宣传内容陈旧,缺乏对师生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教育作用。在校园活动方面,许多高校缺乏有关家国情怀的品牌活动,无法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家国情怀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