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应该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更应该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思考与探索。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千变万化、随机应变的舞台。它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实现一体,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多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将音乐课堂转化为学生学习、展示的的舞台,为孩子们插上音乐的翅膀。
(一)在伴奏中感知不同音乐风格。
非洲鼓风格广泛,可以与多种音乐风格相结合,无论教材中的歌曲还是名族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等都可以用到它,不同风格的作品节奏特点、旋律曲调、题材形式、情绪表达都不一样,仅仅通过反复或者大量聆听是不够的,必须能够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比起其他旋律乐器,非洲鼓更适合音乐课堂中的集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非洲鼓与音乐主题紧密结合,采用不同的参与活动让学生感知不同音乐风格的把握及处理。如:人音版二年级下册《新疆是个好地方》中大量运用了切分节奏X X X|X X|,这在我们国家其他地区的民族音乐中是不常见的,可以通过让学生用非洲鼓打出这个节奏感受切分音强拍位置的变化,体会新疆音乐的文化特点。
除此之外在旋律与题材风格上,也可以运用非洲鼓与音乐主题紧密结合。 启发学生感知不同的音乐风格。如舒缓、抒情的音乐并不适合用非洲鼓密集型的强音伴奏,应该用松散的节奏型,轻柔、弱的音色来演奏,不同的节奏会对音乐风格产生影响和变化。如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小白船》就适合用非洲鼓的中、高音柔和的加入:第一遍加入X 0 0|X 0 0|演唱,第二遍加入X X 0|X X 0|演唱,音乐情绪风格有什么变化?第三次再加入XX XX XX|XX XX XX |,这首歌曲的旋律,音乐风格哪一种伴奏更适合?为什么?通过非洲鼓与音乐、歌唱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演奏、演唱、聆听然后感知不同的音乐风格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更加合适。在音乐学习当中,无论聆听、欣赏音乐还是表现、演奏音乐,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器乐、舞蹈、歌唱等等音乐技能中,也需要能够正确感知音乐作品风格,如:钢琴家在演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时,在演奏方法、技巧、表达形式上都会与古典时期的作品有所区别,在音乐色彩、音色上也会有标志性的处理。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运用非洲鼓有计划,有意图的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的智慧,在演奏、聆听音乐时更好的理解音乐风格中的音乐形象,通过与音乐旋律相结合,更好的反映作品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无意识的演奏,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