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性办学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充足的办学经费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民办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效应,这是学术界的普遍认知。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D.B.Johnstone)在1986年发表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美国、英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和瑞典的学生资助》,依据“谁受益,谁投资;多投资,多受益”的经济学原则,提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成本都必须由家长、学生、政府、社会团体及所有工商企业来分担”。自1997年我国高校全面收费以来,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我国正式确立。民办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和教育成本分担为民办高校多渠道筹资提供了理论基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组织属性及社会使命共同决定了多渠道筹资的必要性,同时国外私立高校比较成功的多渠道筹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属性要求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组织属性在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非营利”与“营利”的本质区别。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区别在两个方面:一是举办者不同。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是非政府组织或者个人(不包括非中国公民);二是资金来源不同。民办高校的资金来自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可以来源于举办者、企业集团、社会个人或集体等。营利与非营利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多用以界定组织属性,例如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等。“营利”是指谋求经济利益,是一种动机或者目的,“营利”本身隐含着利润分配的过程。与之对应的“非营利”则是指不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且禁止分配利润。那么非营利性组织的目标就定位在社会公益服务上。另外,注意区分“非营利”≠“不盈利”,“盈利”是收支相减的结余,“不盈利”就是亏本,任何性质的学校都应该是“盈利”的。
民办高校选择非营利性办学方向并没有改变“民办”属性,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仍然是显著区别于公办高校的,尤其是资金来源方面。虽然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会获得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但并不会像公办高校可以依赖国家财政性经费。“是否营利”也是现代社会划分组织属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在此维度上,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的法律身份和行为基础存在根本区别。《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规定,选择非营利性办学的民办高校应到相关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且不得分配组织财产,这明确规定和保证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非营利性法人属性。联合国提出,非营利组织应当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其会员所缴纳的会费和社会支持者的捐赠,而不是来自于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或服务。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组织属性要求其突破当前单一的筹资模式,实现有效的多渠道筹资。
(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使命需要
营利性民办高校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组织使命和目标不同,且组织运行发展的驱动力也有根本的区别。营利性组织的运营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并保障投资人的投资回报率;筹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营利,通过筹资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组织运营,进而通过组织运营获得更多的资金、产生利润,通过利润分配使投资者得到资财收益。非营利组织筹资追求的是多种目标,谋求组织自身的利益、使组织发展壮大,最终使命是造福社会。非营利组织除负债性筹资外,政府、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筹资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可以说,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有共同使命,都是服务大众,其主要职能是向社会提供非垄断性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社会使命的完成与否是非营利组织筹资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社会使命就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高等教育服务,蕴含大学组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因此,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筹资目的,首先是保证组织的基本运转,资金额度要满足高校的设立和生存的需要;其次是实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社会使命,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以及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运转资金依赖学费,这种单一式的筹资方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资金链容易发生断裂,可能会有部分学校面临无法正常运转的困境。由于资金来源单一且筹资总量有限,学校不得不把精力全都放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上,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直是民办高校的短板。多渠道筹资能够增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抵御风险的能力,更能保障其实现社会使命。
(三)国外高校多渠道筹资的经验借鉴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成本递增使大学陷入经费不足的困境。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打破了过去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多元化经费筹措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摆脱财政困境的“通用规则”。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筹资呈现出不同状态及趋势。美国大学筹资发展历史悠久,筹资总量遥遥领先。《2015美国教育自愿捐赠》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高校捐赠总收入共403亿美元,主要来源包括:校友捐赠108.5亿(占26.9%),基金会捐赠116亿(占28.8%),非校友个人捐赠80亿(占19.9%),公司捐赠57.5亿元(占14.3%),其他组织捐赠41亿(占10.2%)。英国高校从20世纪末开始开展社会筹资,尤其自2008年开始,英国高校投入更多成本建设筹资专业团队,2015-2016年高校总收入10.6亿英镑,社会捐赠来源中,个人和机构所占比例分别为45%、55%;个人捐赠中以校友为主(占68%)。欧洲大学协会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4个欧盟国家的164所大学中,83%已开展筹资,38%的大学用捐赠基金的投资收入支付大学开支;其中,74%的大学捐赠主要来自于私人企业,54%的大学获得校友捐赠。
可见,在不同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和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筹资状况也呈现较大的差异,但是整体来说,大学多渠道筹资在西方高校司空见惯,并获得了更多的办学资源。纵观美国高校社会筹资发展史,财政独立的私立大学是高校社会筹资的先锋。我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当汲取国外私立大学的筹资经验,实现多渠道筹资,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发展中的经费难题,更是顺应民办高校社会筹资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