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贯珠”之喻:婉转圆美、词彩华茂的语言美
 
更新日期:2020-07-14   来源:   浏览次数:17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古人喜爱珍珠,欣赏珍珠,将珍珠视为美的最高典范,并将其审美经验运用到文艺作品的审美欣赏上来,这一点首先见于《礼记乐记》中的以珠喻乐:故歌者上

 
 古人喜爱珍珠,欣赏珍珠,将珍珠视为美的最高典范,并将其审美经验运用到文艺作品的审美欣赏上来,这一点首先见于《礼记·乐记》中的以珠喻乐: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在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上古时期,古人以珠喻乐,也意味着在以珠喻诗,贯珠之喻从而具有了双重内涵。一是听觉层面上。古人论乐,重“和”轻“同”,“同”是“琴瑟之专一”,是单调重复,“和”则是“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高下、出入、周疏”等不同元素的相济相成(《晏子对齐侯问》)。《礼记·乐记》指出,这种臻于“和”的美妙的音乐境界有似相结成串的珍珠交互碰撞发出天籁般婉转动听、错落有致的声音,它或高亢,或低沉,或曲折,或静滞,给人千迴百转、缠绵悱恻的审美体验;二是视觉层面上,《说文》释“累累”曰:“联贯成串貌”,颗颗光洁圆润的珍珠相连成串,相互辉映,发出闪耀、夺人的光彩,好似一句紧着一句的整齐瑰丽、温润和畅,令人目不遐接的美妙诗歌。总之,《礼记·乐记》的贯珠之喻包含了听觉层面上的音乐美、声律美和视觉层面上的文采美、辞藻美,这直接启发了后世文论家在运用贯珠之喻时从语言层面上对文学艺术的探讨。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自觉意识的高涨,以五言诗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开始极度推崇声律、文采和意象的形式美,在这样的时代语境里,《礼记》的“贯珠”之喻得到了时人广泛而深入的运用,以刘勰为代表,其文论巨典《文心雕龙》专设声律篇,探讨诗文在声调、音韵和格律等方面的调配情况:
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
刘勰强调语言的声调、音韵和格律等各方面都应当调配顺畅,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贯珠之声,否则即为吃文之患。此外,宋人陈叔方《颖川语小》云:“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唯求参差变化,严整对应,读之续如贯珠,应如答响,亦表明立言之间莫不有法”,南宋彭龟年《读书吟示子铉》诗曰:“吾闻读书人,惜气胜惜金,累累如贯珠,其声和且平;忽然低复昂,似绝反可听” 清人魏谦开《二十四赋品·声律品》曰:“如珠好语,一一穿成。规重矩叠,绳直衡平。范围不过,音响自清。吭圆引鹤,簧脆调莺。摩空掷地,皆作金声。”都是强调诗歌声律参差变化、错落有致的整体美与和谐美,这显然是对《礼记·乐记》“贯珠”之喻在语言层面声律上的传承沿用。
文采层面上,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珠玉之声”,郭麏《词品》“凄然掩泣,散为明珠”(奇丽品)、“偶然咳唾,明珠如尘”(秾艳品),曾纪泽《演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首纤稼品》“琉璃盘滑走珠玑”等都是以珍珠象喻形容语言的文采美、辞藻美,这里虽然未直接沿用“贯珠”之喻,但其精神内蕴则是一致的。古人还借助珍珠象喻强调在这方面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对辞藻、文采的追求不能浮于表面,袁枚《续诗品·振采》云:“明珠非白,精金非黄……西施蓬发,终竟不减。若非华羽,曷别凤凰。”辞藻美应自内而外生发的,自有一种闪耀的光彩,不是浮于表面的形式美;一是不能过多地追求辞藻。在秾词丽语雕绘满眼之际,《续诗品·割忍》主张须“割之为佳”,好比“骊龙选珠”,虽然“颗颗明丽”,但也要“一取万弃”,提倡理智的创作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受《礼记·乐记》“贯珠”之喻的启发,古人创建了一种新的文体——连珠体以及新的对仗形式——连珠对,对文论观念及文论术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连珠体,据说始于东汉扬雄,何谓“连珠”?傅玄《连珠序》称:“其文体辞丽而言约,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贤者微悟,合于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故谓之连珠也”,沈约《注制旨连珠表》曰:“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可见,连珠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珠之相连相贯,它首先是合若干短小骈文为一组,“若珠之结排”,仿佛贯连成串的珍珠玲珑美丽,沁人心脾;其次,辞句华彩瑰丽,音韵和谐,事义圆通,自然流畅;对连珠体,后人多有效仿之作,如东汉的杜笃、潘勖等,但被刘勰讥为“欲穿明珠,多贯鱼目”(《文心雕龙·杂文》),认为只有陆机的《演连珠》才称得上其中佼佼者。
“连珠对”之名,始见于唐代上官仪,据《词苑类格》载,上官仪提出“诗有六对说”,其中第三种即为“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可知连珠对是指叠音词在联句之间的累相对举。后人根据位置、语义异同关系以及数量等因素将连珠对的具体形式分别划分为首珠对、腹珠对和尾珠对、异珠对与同珠对以及双珠对、滚珠对和全珠对。可以看出,诗文通过叠音词的精心妙用,给人视觉上齐整华丽、听觉上一气回旋、内容上形容张大的美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贯珠”之喻:婉转圆美、词彩华茂的语言美

下一篇: “贯珠”之喻:婉转圆美、词彩华茂的语言美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