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农村地区精神贫困摘帽的经验探析
 
更新日期:2020-07-15   来源:   浏览次数:19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阶段式的矛盾问题不断凸显,国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必须汲取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历史经验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阶段式的矛盾问题不断凸显,国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必须汲取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持久战。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其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它带领中华民族克服了艰难险阻,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性、历史性跨越,带来了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局面。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脱贫事业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为此,中国共产党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蓝图规划者、方向引领者、有力传播者和践行者的角色定位,中华民族也应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遵循其引领的发展方向。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为此,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持久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
唯物辩证法证明,影响事物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限制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生产的内因。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身的昂扬斗志,激发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精神动力和价值需求。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旧病灶”,开拓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做了实证。夯实物质基础是精神脱贫的先决条件;也只有精神上突破藩篱,不断进取,才能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被动性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贫困问题连根拔除。
此外,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不是纸上谈兵,要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在奋斗过程中积累宝贵经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农村地区精神贫困摘帽的经验探析

下一篇: 农村地区精神贫困摘帽的经验探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