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茶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策略
 
更新日期:2020-07-15   来源:   浏览次数:17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传播主体多元化,注重传播者素质的培养作为中国茶文化传播核心和源头,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首先,在孔院教师的目标定位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注重传播者素质的培养
作为中国茶文化传播核心和源头,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首先,在孔院教师的目标定位上,要选拔、培养兼具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和传播能力、中国茶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以多样的传播层级及传播方式对接差异化的受众。从专业茶艺从业人员中择优挑选或培养孔院教师;从本土汉语教师、华人华侨或留学人士中择优培养本土茶文化传播者。另外,在运行机制上,加强不同孔院之间的横向合作,将优秀的茶文化传播思想、茶文化教学方法和传播经验进行交流和推广,还可以把优秀的茶文化教学专家流动到不同的孔院授课,提升茶文化专题的传播效果。
(二) 优化茶文化传播内容,集各方力量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创新转换和在地化培育。
优质的内容是受众永恒不变的刚性需求。孔子学院要认真研究本土茶文化受众现情,筛选、挖掘中国茶文化中符合海外受众文化需求、文化心理和审美价值的传播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表象,应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打破碎片化传播形式,将中国茶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全面系统的进行整体传播。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常规的基础课堂教学外,还应依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及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水平等因素,开设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茶文化专题或定制课程,增加海外受众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感。
在茶文化传播资料方面,要联合外语专业人才与茶文化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开发适合于向世界传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专题材料;要联合各大出版社或技术人员开发适合现代多媒体传播的茶文化图书、光盘、电子读物、网络读物等;附以民间流传的茶歌、茶戏、影视话剧等文学艺术作品,打造全新的茶文化知识传播框架。
在茶文化传播内容上,首先要将中国茶文化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讲出来。儒释道文化、音乐、书法、功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神话传说等都可以纳入中国茶文化传播范畴。其次,要抓住受众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加强在地化转换和创新。与佛教教义、养生学、服饰等本土特色内容结合,培育新的茶文化内容。力促中国茶文化在不断共享和交流中融入海外本土文化中,提升本土化传播效果,提高茶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三)全面分析受众特征与需求,有的放矢的谋求文化认同
文化传播从来就不是单向度的传播,受众不可能静止的接收信息,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以其主体参与直接影响传播的效果。在不同本土文化中,受众对于中国茶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必然不同,孔子学院茶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手段也应不同。中国茶文化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兼容性,基于受众现情,对于受众进行定位分析,全面分析受众特征与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传播内容和手段,就可以提升茶文化传播效果。
(四)拓展传播通道,借力新兴科技,开发茶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
要将孔子学院打造成权威的茶文化国际交流平台,必须打造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全媒体覆盖的传播矩阵,尤其需要加强在脸书、推特、优兔等社交媒体以及移动端上的布局。将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与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新媒体客户端相结合,加大中国茶文化传播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推广,通过互联网等众多渠道进行中国茶文化传播。除此之外,要统筹整合茶文化网络资源,开发一系列茶文化网络课程,建立多语种的茶文化课程资源中心;运用虚拟数字技术、大数据、云存储、仿真科技等智能技术丰富中国茶文化表现形式,多维呈现茶文化技能,使受众能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提升受者感受与认知,实现中国茶产品、内涵、和茶道精神的传播。。
建构以孔子学院为实施主体,政府投资,市场运作、多方联合的中国茶文化传播新模式。加大政府统筹和协调服务的力度;强化市场运营理念以及盈亏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要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孔子学院可以与有特色、有实力的茶企合作,开发、赠送孔院茶礼品, 推动中国茶文化与现代海外受众休闲生活的融合发展;加强与海外华媒、海内外民间团体在茶文化新媒体传播内容和运营等方面的合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茶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策略

下一篇: 茶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