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徐州农村贫困妇女现状与问题
 
更新日期:2020-07-15   来源:   浏览次数:19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市的贫困人口中有近一半的是妇女,基数大,任务重,成为当前扶贫任务的一大难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州市的脱贫攻坚能否决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市的贫困人口中有近一半的是妇女,基数大,任务重,成为当前扶贫任务的一大难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州市的脱贫攻坚能否决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妇女能否脱贫。但从目前的扶贫现状看,虽然有一些针对贫困妇女的政策,但妇女贫困掩映在全体贫困户之中,没分门别类,所以并没有凸显为徐州各级党政扶贫工作的重点。除了共性,由社会性别差异造成的结构性贫困是妇女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此,从社会性别视角去分析妇女贫困的根源,并寻找更适合妇女特殊需要的脱贫路径应是各级扶贫组织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一)贫困妇女文化程度较低下,困守乡村。
笔者与丰县妇联组成的调研小组,调研发现丰县湖西Y村本来就地少,再加上近年来生态修复、建立企业厂房等,人均土地更少,绝大部分收入靠外出务工和农业种植,加上一些环保等政策使农村养殖业发展受限,Y村贫困人口中约43%的为妇女。通过调查Y村妇女的文化程度,主要了解了45岁以下的农村妇女,在家庭走访调查中,家中女孩受教育程度和大学升学率较低。25%的左右的妇女是小学及以下学历;53.3%左右的妇女是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的为21.7%。有七成以上的人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5岁以上的妇女的文化程度更低,基本上都是小学以下文化,少有初中、高中以上文化。文化水平不高的客观因素导致这些农村妇女学习、发展能力低下。Y村男子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守在家里的多是由老弱病残等拖累的妇女,生活重担压在妇女身上,且还有病人在床需要照顾,再有Y村的乡村文化淳朴自然,守土意识强,缺乏商业意识。多层贫困因素叠加使这些农村妇女贫困程度更深。
(二)脆弱的“平等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通过调研发现:在女性地位平等方面,在Y村的农村妇女(45岁以下)自我感觉良好。该村绝大部分女性女性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男女平等,且女性受到关爱和照顾,没有感到受到歧视和地位低下。
无论从妇女的自我感觉还是社会评价,农村女性的地位较高了,也有较强的幸福感,妇女在家里不用承担较重的农活,甚至根本不用下地干活或外出挣钱,只需要干好家务、带好孩子、照顾好老人,但如果触及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在家庭内部为表象,在家庭之外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可以作为论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Y村地处湖西片区,土地较少,又由于土地承包政策长久不变原因,近年来,少有出嫁的妇女能在丈夫所在村分到土地。作为农民,她们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能附属于丈夫;第二,妇女在参与村务管理方面鲜有作为,虽然Y村的妇联主任是一名女性,但除了她外,并无其他女性参与村务管理;第三,农村妇女离婚,处境悲惨,因传统思想影响,她们在娘家没有可以回归之处,在婆家所在地更难以立足,所以,虽然妇女对婚姻的满意度不高,但鲜有离婚者。综上所述,妇女的幸福和平等地位只是在婚姻之名下的一种脆弱的、充满有风险的存在,一旦出现家庭变故,依附于男性的妇女极易陷入贫困,难谈地位平等。
(三)落后的性别文化造就了精神贫困的年轻妇女
落后的性别文化和飞速发展的经济催生了一代精神贫困的年轻农村妇女,她们缺乏苦干和巧干的知识储备和精神意识。“妇女能顶半边天”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对妇女地位和妇女贡献的最好阐释,这些品质在Y村45岁以上妇女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但对于年轻的农村妇女,吃苦耐劳品质在她们身上的呈现不明显。笔者调查的45岁以下的农村妇女是改革开放农村条件改善后长大的一代人,从小被父母疼惜,被期望通过学习脱离农村,但她们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并不能如城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抱有坚定的信心,当孩子学习教育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的时候,父母无计可施所以选择顺其自然。她们从小处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中,这使得她们缺乏像父辈吃苦的品质更缺乏劳动能力。虽然最后仍在农村,但她们没有人愿意务农,她们希望能拥有一个既能轻松工资又高的工作来。还有部分贫困妇女身体懒惰、精神空虚,缺乏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这也是部分妇女不能脱贫内因之一。
(四)三大困难的重压
由访谈和问卷调查可知,贫困妇女最大的困难有三点:无稳定的经济收入,困守家庭的迷惘,与社会隔离的恐惧。
外出打工和回归农村结婚生子是绝大多数农村妇女必须面对的境遇。现在20~45岁的年轻妇女基本上都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其中很多在婚前有外出求学和打工的经历,还有的曾经在大城市居住过几年,有一定的务工技能和见识。回归农村后,面对三大困难—单调、烦琐的家务让她们很郁闷,被孩子和家务捆绑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家务无法用金钱呈现,这就使得她们只能依附男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农村亦然,她们对婚姻质量感到焦虑。又因被家务和孩子拖住的妇女和外界基本隔绝,沟通渠道仅限村里的妇女圈、熟人圈,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络,但网络上纷繁更衬托出自己的生活单调无趣。困守家庭的妇女看不到解脱或改变命运的希望而倍感失望。另外,繁重的家务劳动使她们日渐和社会隔离,和社会脱节的恐惧也会不时造访,她们害怕以后孩子长大自己丧失了重新回归公共领域劳动的能力和信心。
这些困难在不同的妇女身上呈现的程度不一样。相比较而言,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感受更多的是经济和物质上的困窘,后两种压力她们不一定能深刻体会;文化程度越高,这三种压力同时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五)贫困妇女的盼望
在Y村,年轻农村妇女普遍存在迷惘无助但又不甘心的情绪,希望有所发展和改变。汇总问卷和深度访谈结果,以下列出的是按重要性排序的农村妇女最大的期盼:第一,有既能获得稳定收入又能照顾到家庭的工作;第二,想创业但资本缺乏;第三,希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排名首位的是她们能找到既能守住家、照顾孩子,又能增加收入的工作。紧随其后的是部分妇女有创业想法而没有资金,若有资金扶助,可以开展一些项目。排名第三的是部分妇女希望能接受一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通过调查她们的创业愿望仅限于个人能力和经验,难以发现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亟须专家指导,使找到适合在本地可持续的发展项目。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徐州农村贫困妇女现状与问题

下一篇: 徐州农村贫困妇女现状与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