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特征
 
更新日期:2020-07-16   来源:   浏览次数:23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碎片化的游戏时间大学生活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富有自主性的学习环境,由他们自主支配的学习和课余时间相对充沛。本次调查表明:

 
 1. 碎片化的游戏时间
大学生活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富有自主性的学习环境,由他们自主支配的学习和课余时间相对充沛。本次调查表明: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一天平均有3-4个小时花费在网络游戏上面,并且游戏时间不固定。在回答“你一般在什么时候玩游戏”时,M3和M6称“一般在没有课、课间的时候或者睡觉前玩游戏”,M9表示“不会在课堂上玩,都是在下课回寝室的时候抽时间玩”、“寝室里的网比教室里快很多,打游戏更舒服”。F4表示“我打游戏的时间都是断断续续的,如果有老师或者朋友找我有事我会先选择去做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受访者也表示当快要期末考试时,游戏的时间会减少,但是学习累了,一定会找朋友来两局进行放松。玩网络游戏时间碎片化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的一大特征。
2. 多元化的游戏类型
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纷繁复杂的网络游戏类型,诸如竞技类、益智类、角色扮演类游戏广受大众欢迎,各种游戏借助道具对现实世界的生产生活进行模仿,在网络世界中虚拟人们的个体或社会活动,实现不同游戏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对亟需被社会认可、渴望社交活动的大学生极具诱惑力。在访谈中发现,无论是女性玩家还是男性玩家,都曾玩过三款以上的游戏。M11提到,初中喜欢玩梦幻西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慢慢放下这款游戏,改玩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些如今的“潮流”游戏。M4称,“除了平时和同学一起打王者外,我还会玩阴阳师、剑三这些游戏”。此外,在访谈中发现益智类和竞技类游戏也成为大学生选择的热门,受访玩家都有多种喜爱类型的游戏。
3. 多样化的细节需求
以《王者荣耀》为代表的网络游戏以其生动的人物场景设置和动态的语言,不仅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也使玩家能深入沉浸在游戏中,体验游戏创造的乐趣[6]。大学生玩家不仅注重网络游戏自身制作品质,还十分重视游戏体现的公平性。在对被调查者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调查者不会在游戏中花销,M4认为“购买装备或者皮肤不会特别影响我的游戏体验感,我觉得这个游戏同样可以通过每个人的技术较量取胜。”F8称,“我喜欢玩王者是因为它的整个界面看上去很好看很真实,人物形象还有取名都很有趣”。网络游戏中的细节是否具有互动性、仿真性、竞技性等特点也成为大学生选择游戏的重要因素。
4. 差异化的游戏行为
在与访谈者的交谈中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玩家在玩网络游戏、为网络游戏充值、为游戏而拒绝其他社交活动方面的差异较明显。在接受访谈的几位男性玩家当中,M6表示“在玩王者的时候我经常会花钱买皮肤,让我的角色变得更好看,用起来更溜。”M2称,“我不喜欢游戏打到一半的时候被朋友叫出去聚餐或者参加部门活动”。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大学生消磨时间、打发无聊的娱乐方式,男性玩家人数明显多于女性玩家。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男性玩家通过玩网络游戏发泄情绪、缓解压力,而女性玩家多数喜欢通过网络观看直播或网络进行购物。F4提到,在自己玩的游戏里面女性玩家比较少,并且女性玩家的游戏水平普遍没有男性玩家高。此外,通过对学习成绩不同的调查者的访谈,成绩排名靠前的玩家在游戏中有较强的控制力,但在游戏中的排位等级有高有低;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在游戏中的排位等级都已达到王者以上。此外,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对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表现并无太多影响。在社会经济和手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无经济负担的娱乐方式,只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即可进行游戏。网络游戏正在成为一种低成本的娱乐方式,也因此受到大学生的追捧。总的来看,玩家的性别和学业情况有一定差异,但家庭背景对网络游戏行为的影响很小。
5. 团体化的游戏模式
在《王者荣耀》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个人战斗或进行团体作战,在针对被调查者的访谈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均更倾向于团队战斗。众多被调查者谈到,通过团体战斗的游戏模式可以增进友谊,这也是自己选择玩这款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M12称,“我当初接触游戏就是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在玩,为了和朋友有更多的聊天话题就去玩这个游戏,平时自己也更喜欢和朋友一起组队开黑”;M5表示“和朋友一起玩,不管有没有赢都让我很开心”;M5谈到在游戏中最讨厌的一种行为是单打独斗,脱离团队。同时,受访者也提到通过网络游戏可以建立协作友好的关系,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可见,游戏玩家对游戏社交以及游戏的凝聚力和团结度的需求较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特征

下一篇: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